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潜鳞1937:我在敌营当大佬 > 第187章 “错误”的预测?

第187章 “错误”的预测?(1 / 2)

一九四六年的关岛,阳光依旧炽烈,海风依旧咸腥,但陈晓案头堆积的报刊合订本和情报摘要,主题已从太平洋战争的余烬,转向了东亚大陆正在重新燃起的硝烟。

他的“顾问”工作渐趋规律,每日与过时信息为伍,撰写着那些“视角独特”但“基于公开信息”的分析报告。哈里森和卡特对他的警惕似乎随着他“安分守己”的表现而略有放松,至少,送来的资料范围稍微宽泛了些,偶尔会夹杂一些非加密的内部形势简报。

这让他能够更清晰地勾勒出中国正在发生的剧变。

国统区的消息触目惊心。《大公报》上关于法币贬值的报道数字骇人听闻,物价指数如同脱缰野马;《字林西报》描述了上海抢米风潮和官员贪腐丑闻;甚至连美军观察团的一些非保密通讯摘要,也隐晦提及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指挥系统混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关于北方解放区的零星信息。虽然被国民党宣传机器极力抹黑,但透过字里行间,仍能捕捉到土地改革带来的基层动员能力,以及一种迥异于国统区的、艰苦却充满向心力的气氛。

陈晓知道,是时候了。他需要提交一份更具份量、也更可能引发争议的报告。

他花费了数周时间,精心撰写了一份题为《结构性危机与民众背向:对国民党政权持久性的初步评估》的长篇分析。

报告摒弃了华丽的辞藻,用最冷峻的数据和逻辑,剖析了国民党政权面临的深层次困境:

他列举了国统区失控的通货膨胀、濒临崩溃的财政、僵化低效的官僚体系、以及严重丧失民心的腐败现象,将其定义为“**无法通过外部输血根治的内源性衰竭**”。

同时,他对比分析了解放区通过土地改革获得的强大民众动员能力、高度集中的组织效率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展现出的韧性,指出这是一种“基于资源重新分配和意识形态凝聚的、可持续的战争潜力”。

结论部分,他写得异常大胆,尽管措辞依旧保持“分析”口吻:

“……综合研判,国民党政权正面临其执政以来最严峻的结构性挑战。其统治基础因经济崩溃和政策失败而持续动摇,未能获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若无决定性外力干预,该政权在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军事、政治及经济竞争中,获胜前景极其黯淡。”

“……建议重新评估现行无条件、无限度军事与经济援助政策的有效性。此类援助在无法扭转其内部结构性塌陷的情况下,可能仅能延缓而非阻止其最终衰败,并可能导致援助方陷入战略被动,与最终可能主导中国局面的政治力量形成历史性对立。”

报告通过卡特,呈送到了哈里森准将的案头。

几天后,哈里森召见了陈晓。办公室里的气氛有些沉闷。

“陈顾问,你的报告……很有冲击力。”哈里森将报告副本放在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封面,“但是,华盛顿方面的反馈,并不积极。”

陈晓面色平静:“愿闻其详。”

“军方的主流意见认为,你夸大了共产党的能力和国民党的困境。”哈里森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他们掌握的情报显示,国民党在装备、兵力、国际承认上仍占据绝对优势。共产党的‘泥腿子军队’缺乏重武器和空中力量,不可能在正规战中击败得到美国援助的国军。你的结论,被认为是……过于悲观,甚至有些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