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报告,他使用了大量“推测”、“可能”、“假设”、“潜在”、“或可”、“风险不容忽视”等谨慎词汇,但核心判断清晰无比,逻辑链条看似严密。
他将报告呈送给小林弘树时,故意显得十分忐忑不安:“小林先生,这是属下近期研究国际形势的一些不成熟的、甚至有些荒谬的想法,主要是基于公开信息的一些推断和胡思乱想,可能……完全错误,贻笑大方,请您务必严厉批判指正。”
小林弘树起初只是随意翻阅,但看着看着,脸色逐渐变得凝重,眉头紧锁。当他看到“德苏互不侵犯”的大胆推测时,瞳孔猛地收缩,甚至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他快速浏览完后面关于“南下机遇”的分析,然后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电般射向陈晓,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深深的审视。
“德苏妥协?互不侵犯?高桥君,你……你知道你这个推测有多么惊世骇俗吗?这几乎颠覆了所有现存的政治和军事常识!”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
陈晓低下头,姿态放得更低:“属下深知此论荒谬绝伦,纯属基于逻辑推导的最大胆猜想,毫无实证支持,请您恕罪。只因觉得此事关乎帝国国运,不敢隐瞒,这才斗胆呈报……”
小林弘树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急促地敲击着桌面,目光再次落回报告上,反复扫视着那些惊心动魄的段落。他的内心显然正经历着巨大的冲击。这个推测太大胆,太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想,从利益角度分析,又并非完全不可能?如果……万一成真呢?
这份报告的价值,远超十份具体的战术情报!它关乎的是战略层面的抉择!
“你的想法……太大胆了……”小林弘树缓缓说道,语气前所未有的复杂,混合着震惊、怀疑,以及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虽然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但……你的推导过程,确有几分道理。这份报告我会立刻以最高密级呈送上级部门乃至军部参考。高桥君,你……”
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汇:“你再次让我……刮目相看。”
报告被以最快速度、最保密的方式送走了。
接下来的几天,机关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一些平时难得一见的高级军官和文官开始偶尔“路过”分析课,他们的目光会有意无意地、带着探究意味地扫过陈晓那间小隔间的门。小林弘树与他谈话时,语气中也不自觉地多了几分平等的“探讨”意味,甚至偶尔会问他:“高桥君,你对北边(苏联)最近的调动怎么看?”
虽然上面没有明确的反馈,但陈晓知道,他的“预言”已经像一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日特高层乃至更上层的心中,激起了巨大的、难以平息的波澜。
他们现在一定将信将疑,备受震撼,甚至可能感到一丝不安。
而他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等待历史,按照它固有的轨迹,来证明他这个“高桥顾问”的“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