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盲目反攻,而是趁这个相对缓和的时机,全力‘种地’,发展生产,巩固根据地,训练部队!”
与此同时,太行山深处,“东山”基地指挥部。
左玉波拿着详细的情报汇总,眉头紧锁:“老板,小鬼子这手笔不小啊。南下的可不少,可留在咱们身边的,数量一点没少,而且装备更新换代了。情报显示,他们的‘零式’战斗机已经开始小批量装备关东军了。”
柯明义站在巨大的沙盘前,沙盘上代表日军的蓝色旗子依然密密麻麻插满了东北、华北、华中。
“老左,你看明白鬼子的算盘了吗?”
他指着沙盘,“他们敢南下,不是因为兵力不够了,恰恰是因为他们觉得留在中国的这三百多万部队,足够稳定中国的局势,让他们继续不断地获取资源和财富。这三百多万人,就是他们敢于去南洋赌博的底气。”
“老蒋想反攻,可以理解,但要是以为鬼子空虚了,一头撞上去,恐怕会磕掉牙。延安的看法更实际,眼下确实是闷头发展的窗口期。”
“那我们……”左玉波问道。
“我们的目标不变,加速积蓄力量。”柯明义眼神锐利,“但策略要微调。”
他下达指令:
“第一,空中力量优先。‘风啸-36’的生产和飞行员训练必须加速!鬼子的零式出来了,我们的木头飞机性能不占优,就要在数量和战术上找回来。告诉老葛,研究打零式的办法,发挥我们火力猛的优势,搞编队作战,专打偷袭和群狼战术!”
“第二,技术突破不能停。发动机的瓶颈必须尽快解决!苏联援助的样品到了吗?到了就立刻组织人手拆解研究!我们要的不是仿制,是吃透技术,造出我们自己的、更好的发动机!”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东山”体系这部庞大的机器,在日军战略调整的背景下,运转得更加精准和高效。
飞机厂的铆枪声更加密集,飞行员在模拟器上的训练时间翻倍;敌后的小部队行动变得更加频繁而狡猾;秘密实验室里,对缴获和交换来的技术的消化吸收夜以继日。
日军南下,看似给了中国喘息之机,实则将中国战场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方是凭借庞大军力和工业基础试图维持政策的侵略者,另一方是在困境中疯狂汲取养分、等待破茧时机的抵抗力量。
这场看似平静下的角力,将决定未来亚洲的命运。
而无论是东京的赌局,还是重庆的期盼,亦或是延安的务实,都清楚地意识到,决定胜负的关键,依然在这片广袤而苦难的中国大地上。
真正的风暴,还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