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锤定音:“北疆之功,朕深知之。格物之变,朕亦欲察之。太子代朕巡狩,正其时也。着钦天监择选吉日,礼部、兵部、鸿胪寺即刻筹备太子北巡一应仪仗、护卫、行程事宜,不得有误!”
“陛下圣明!”支持北巡的臣子们齐声高呼。反对者见圣意已决,太子又如此表态,也只能悻悻然闭口,将不满与担忧压回心底。
退朝之后,朱标独留朱雄英于御书房。
书房内檀香袅袅,父子二人对坐。
“雄英,今日在朝堂之上,你做得很好。”朱标看着日益成熟的儿子,语气中带着赞许,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可知朕为何最终同意你去?”
“儿臣明白。”朱雄英恭敬答道,“北疆之力,关乎国运。父皇需要儿臣亲眼去看,去判断,去决定未来朝廷该如何对待这股力量。同时,也需要儿臣此行,彻底安定蓝玉、林奇之心,并将这股力量,真正纳入朝廷的掌控之下。”
朱标点了点头,轻轻咳嗽了两声,脸色更显疲惫:“你能看到这一层,朕心甚慰。蓝玉是猛将,林奇是奇才,可用,但不可纵。尤其是那林奇……其人所学所思,已远超当下。朕……有时也看不透他。你此去,要多看,多听,多问,更要多想。既要看到格物之利,也要察其可能之弊。既要施恩,亦要立威。明白吗?”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朱雄英郑重应下。他深知,这次北巡,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视察,更是一次对他治国能力的严峻考验,一次决定帝国未来走向的关键之旅。
几乎在皇帝朱标定策的同时,一道加密的密信,已通过晋王的秘密渠道,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北方。信上只有简短的十六个字:
**“北巡已定,势不可阻。不惜代价,毁其核心。”**
晋王府的密室中,面容阴鸷的晋王朱棡对着心腹幕僚,咬牙切齿:“告诉哈里赤,我要他趁北巡混乱之际,要么让林奇永远消失,要么让他在太子面前,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失败者!若是做不到……”他眼中凶光一闪,“他就别想拿到剩下的黄金,也别想活着离开大明!”
北疆,甘州。
接到朝廷正式邸报和皇帝密旨后,整个北疆如同上紧了发条的巨大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蓝玉亲自坐镇,调兵遣将,整顿军纪,修缮官道,清理沿途可能存在的所有安全隐患。他下达了死命令:“太子殿下在北疆期间,若掉了一根头发,老子亲自砍了负责之人的脑袋!”
而在石油工坊及格物院,林奇主持的“迎驾筹备”更是进入了最紧张的冲刺阶段。他成立了由格物院骨干、工匠代表、内保队伍核心组成的“迎驾领导小组”,下设展示流程、技术保障、安全警卫、讲解接待等若干分组,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展示流程组反复演练参观路线,确保既能展现工业全貌,又绝对安全,且富有视觉和认知的冲击力。从石油的开采、运输、提炼,到最终产出的灯油、动力柴油乃至“猛火油”的战术演示,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
技术保障组对所有参与演示的设备进行了三轮以上的全面检修和调试,确保万无一失。韩铮领导的内保队伍与蓝玉的亲兵卫队联合,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了背景二次核查,对展示区域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监控,并制定了数十种应急处突预案。
讲解组则由林奇亲自培训,要求他们用最朴实、最准确的语言,向太子解释原理和用途,杜绝任何“妖术”、“祥瑞”之类的虚妄之词,务必展现格物之学的严谨与务实。
“我们即将迎接的,不仅是大明储君,更是格物之学的审判官,是北疆革新命运的裁决者。”林奇在最后一次筹备会议上,对所有核心成员肃然说道,“这将是一场大考,一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大考!”
整个北疆,从军营到工坊,从将领到工匠,都清晰地感受到了那股山雨欲来的紧张与压抑,以及压抑之下,蓬勃欲出的昂扬斗志。
帝国的目光已然投来,暗处的毒牙悄然逼近,北疆的舞台上,一切已准备就绪,只待主角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