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 第134章 三司定策查贪腐,小吏智惊众大佬

第134章 三司定策查贪腐,小吏智惊众大佬(2 / 2)

“另外,盯紧河间府通判的家,要是他派人去商号接头,先把接头的人扣下来,别惊动通判,等咱们拿到赃粮再一起抓。”

陆炳拱手应道。

“放心!我这就回衙署调人,让北镇抚司的弟兄上,他们最会乔装,保证盯得死死的,连只老鼠进粮库都能记下来!”

“第三步,东厂查商号底细,挖背后的人。”

刘瑾最后看向自己,手指摸了摸玉杖。

“我让人去文书库调恒丰号、德昌号的注册薄,查他们的东家是谁,有没有勋贵或京官参股——尤其是德昌号,去年突然扩店,肯定有人撑腰。”

“咱们三天后还在这儿碰头,不管查到多少,都汇总到一起,由韩尚书递牌子请陛下定夺——到时候人证物证俱在,管他背后是漕运总督还是直隶布政使,都得乖乖认栽!”

章程定得明明白白,每一步都有具体的目标、时间、执行人。

既有迷惑对方的“虚招”(发表扬公文),又有抓实据的“实招”(盯商号、查注册薄)。

听得韩文和陆炳都点头。

这才是能办成事的章程,没半点含糊。

欧阳铎又轻声补充。

“晚辈还有个小建议,查商号时可以让顺天府配合,就说‘查商号偷税漏税’。”

“顺天府代理府尹想立功,肯定愿意出力;就算没搜到赃粮,也能以‘偷税’的名义封店,免得他们转移粮食,还不会打草惊蛇。”

“好!这招更稳妥!”

陆炳眼睛一亮,拍了下大腿。

“我这就让人去顺天府打招呼,让他们明天一早就去恒丰号‘查税’,先把他们的账册扣下来!”

刘瑾也笑着道。

“欧阳主事这脑子,真是一点不浪费,连顺天府都想到了,行,就加一条,顺天府配合查税,当幌子。”

所有细节敲定,三人都松了口气。

原本棘手的查案,被欧阳铎几个补充意见一润色,顿时变得顺畅起来,连空气都没那么紧绷了。

刘瑾端起茶杯,喝了口茶,忽然放下杯子,语气放缓了些,没了刚才的威严,多了几分坦诚。

“韩尚书,欧阳主事,咱家知道,宫里的太监和外臣向来少来往,锦衣卫和文官也常闹矛盾,怕互相抢功、拆台。”

他摸了摸玉杖上的貔貅,眼神落在案上的“漕运总督府”残印上。

“可咱家今天把话说明白——咱家虽是个阉人,却也记得先帝教的‘君臣’二字,我做这些,不是为东厂争功,是为皇爷,为大明的百姓办差,不想让赈灾粮被贪了,流民饿死。”

“陆大人和我虽分属东厂、锦衣卫,可目标一样,都是抓贪墨、追赃款;韩尚书你们户部也是一样,想把账查清楚,摘干净自己,也救流民。”

“咱们得抛下个人成见,别让那些贪墨的人看了笑话,说咱们‘内斗比查案积极’。”

这番话没带半分官腔,连“阉人”两个字都直言不讳,反而让值房里的气氛暖了几分。

韩文愣了愣,随即拱手感叹。

“刘公公说得是!不亏是陛下身边的人,格局就是不一样,下官先前还担心‘东厂和锦衣卫抢功,连累户部’,现在看来是多余了。”

“咱们都听公公的,合力查案,不管查到谁,都一查到底!”

陆炳也站起身,手按在绣春刀刀柄上,语气坚定。

“韩尚书说得对,我锦衣卫绝不为难户部和东厂,只要能抓到贪墨的狗东西,让我配合封店、抓人,怎么都行,绝不含糊!”

欧阳铎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暗暗点头。

陛下能把东厂、锦衣卫、户部这三个向来“各管一摊”的部门捏到一起,果然有道理。

这些人虽身份不同、职责不同,却都认“为大明办差、为百姓做事”这六个字,没那么多弯弯绕。

刘瑾见三人都应下,脸上露出笑。

“好!有韩尚书和陆大人这话,咱家就放心了,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分头动手,三天后还在这儿碰头,要是有紧急情况,让心腹递消息,别走公文,免得泄密。”

“好!”

三人齐声应道。

刘瑾和陆炳转身往外走,走到门口时,刘瑾忽然回头,又看了眼欧阳铎,笑着对韩文道。

“韩尚书,你可得看好这苗子,别让户部的老油子把他带歪了——这么懂账又懂查案的年轻人,大明可不多见。”

韩文连忙道。

“公公放心,我肯定护着他!谁要是敢刁难欧阳,我第一个不答应!”

看着两人的身影消失在廊下,韩文才转头对欧阳铎道。

“你刚才没说错,刘公公和陆大人,确实是能办事的人,不是只会争权的官。”

欧阳铎点头,拿起案上的德昌号过磅单。

“是啊,有他们配合,这案子肯定能查透,说不定三天内就能找到赃粮。”

两人刚要坐下继续理商号的名单,一个小吏突然慌慌张张跑进来,跑得满头汗,衣服都湿透了,手里的纸条被攥得皱巴巴的,声音带着哭腔。

“尚书!欧阳主事!不好了!刚收到直隶布政使司的六百里急报,保定府安肃县的灾民围了知府衙门,说‘只收到半石粮,知府还让衙役打人’,现在灾民都快冲进衙门了!”

韩文和欧阳铎同时脸色一变,手里的账册“啪”地掉在案上。

安肃县?

正是他们刚才在章程里“表扬”的三个县之一!

而且安肃县的赈灾粮回执,是漕运总督府直接签批的,和德昌号还有往来。

这灾民突然闹起来,是真的没收到粮,还是背后的人故意挑事,想借着灾民闹事,逼朝廷停查账册?

韩文抓起纸条,指尖都在抖,纸条上的字被汗水晕开,“安肃县”“灾民闹事”几个字格外刺眼。

“坏了!要是灾民闹大了,朝廷肯定要先派官安抚,咱们的章程就得停,到时候商号把赃粮转移了,再查就难了!”

欧阳铎也皱起眉,目光落在案上安肃县的回执上。

回执上的签批人是“漕运总督府经历司李大人”。

他忽然想起昨天查的德昌号过磅单,安肃县的粮就是德昌号运的,过磅单上的“三千石”,回执上写的“五千石”,差的两千石去哪了?

是真的被贪了,还是故意少发粮挑动灾民闹事?

值房里的气氛又紧张起来,窗外的日头明明升得很高,阳光照在账册上,却照得人心里发沉。

他们刚定好的查案章程,会不会被这突如其来的“灾民闹事”彻底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