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腊月,我们都要折腊梅花。上树是我的事。腊梅木质疏松,枝条脆弱,上树是有点危险的。不过腊梅多枝杈,便于登踏,而且我年幼身轻,正是“一日上树能千回”的时候,从来也没有掉下来过。我的姐姐在要的是横斜旁出的几枝,这样的不蠢;要的是几朵半开,多数是骨朵的,这样可以在瓷瓶里养好几天——如果是全开的,几天就谢了。
4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作者回忆童年时与姐姐折腊梅的经历,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还原出孩童时期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生活片段,在姐姐的感叹里,童年时嬉戏的乐趣跃出文字,当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记忆里那段难忘的童年时光。
下雪了,过年了。大年初一,我早早就起来,到后园选摘几枝全是骨朵的腊梅,把骨朵都剥下来,用极细的铜丝——这种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把这些骨朵穿成插鬓的花。我们县北门的城门口有一家穿珠花的铺子,我放学回家路过,总要钻进去看几个女工怎样穿珠花,我就用她们的办法穿成各式各样的腊梅珠花。我在这些腊梅珠子花当中嵌了几粒天竺果——我家后园的一角有一棵天竺。黄腊梅、红天竺,我到现在还很得意:那是真很好看的。我把这些腊梅珠花送给我的祖母,送给大伯母,送给我的继母。她们梳了头,就插戴起来。然后,互相拜年。5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5 侧面描写
作者怀念腊梅花,也是怀念自己的故乡和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在这一段中,作者并未再直接写腊梅花之美,而是借自己做珠花送家人,以及家人们一团和气、互相拜年的场景反映出儿时的美好。这些记忆被腊梅花串联起来,从一个侧面表达出自己对腊梅花的喜爱,进而升华到对故乡的怀念。
阅读赏析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关注日常生活中细小琐屑的题材,从《萝卜》《豆腐》到本篇《腊梅花》,我们都能看到他文字里个人化的经历和思考。在本文中,已经年迈的作者借腊梅花回忆过往,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将幼时在家乡的温馨回忆娓娓道来,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腊梅、对亲人、对故乡的怀念。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并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的抒情方式。借景抒情要求对景物有细致地观察和感受,通过详细刻画景物,为抒情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将真切的感受融入对景物的理解之中,达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的效果。在本文中,作者生动刻画了记忆里腊梅的优美姿态,还原出儿时嬉戏的烂漫光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回忆图景,再自然而然地注入对过去的怀念,使得行文朴实典雅、亲切隽永。
阅读延伸
1.作者围绕腊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3.本文的语言有怎样的特征?分析这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