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旅行记(1 / 2)

老舍

探索思考

本文的标题十分新颖,因为我们常常见人写“旅行记”,随作者体验旅行过程中美好有趣的见闻,而头一次听说“不旅行记”。这不禁使人好奇:作者为什么“不旅行”?如果“不旅行”,又“记”些什么呢?

阅读批注

四五年来,除非有要紧的事,简直没有出过门。不是不爱旅行,是怕由旅行而来的那些别扭。我能走路,不怕吃苦,按说该常出去跑跑了,可是我害怕,于是“没有地方比家里好”就几乎成了格言。1

1 开宗明义

开篇即声明自己不爱出门、“害怕旅行”,非常明确地告诉读者,本文不写和旅行相关的有趣经历,而写“由旅行而来的那些别扭”。

跟许多人一块旅行,领教过了,不敢再往前巴结。十个人十个意见,游遍了全球,还是十个意见。甲要看山,乙主张先去买东西,而丙以为应先玩八圈小牌,途上不打死一个半个的就算幸事。意见既不一致,而且人人想占便宜,就是咱处处讲退让,也有受不了的时候。比如说:人家睡床,让咱睡地,咱当然不说什么。可是及至人家摸到臭虫而往地上扔,咱就是木头人也似乎应当再把臭虫扔回去,这就非开仗不可了。再说呢,人多胆大,凡是平常不敢作的都要作作。谁都晓得农民的疾苦,平常也老喊着到乡间去;及至十来位文明人到了乡间,偷果子,踏青苗,什么不得人心的事都干得出。2举此一例,已足使人望而生畏;要旅行,我一个人走。

2 对比反讽

用人们平日里的状态和旅行中的状态做对比,表现那些趁着人多释放恶劣天性的行为,讽刺了人们平日里的口号和现实中的行为不一致的虚伪作风。

可是一个人又寂寞。顶好找个地理熟、人性好、彼此说得来的,而且都不慌不忙地慢慢地走,细细地看。这个伴上哪里找呢?即使找到,他多半是没工夫;及至他有了空闲,我又不定怎样。

不论独自走还是有了好伴儿吧,路上的别扭事儿还多得很呢。比如在火车上,三等车的挤与脏,咱都能受,但是受不了查票员那份儿神气。我要是杀了他,自然觉得痛快一些,可是抵起命来也是我的事,似乎就稍差一点,于是心中就老痛快不了。3其次就是拿免票或“托付”过了的人,也使我吃不住。这种人多半是非常的精明,懂世面,在行动上处处表现着他们的优越,使有票的人觉得自己简直不成东西。有票的人立着,没票的人坐着,有票的人坐着,没票的人躺着,彼此间老差着一等。假若我要争平等而战,苦子是我的,在法律上与人情上都不允许有票的人胜利。生气,活该!车上卖烟卷与面包的小贩也够办。他使我感到花钱买东西是多么下贱的事,而我又不愿给他一角钱而跪接十支“大长城”。4赶到下了车,出了站台,洋车上“大升栈吧”的围困倒是小事。因为这近乎人情,谁不想拉到买卖呢。我受不了那拍拍的鞭声,维持秩序的鞭声。它使我作梦还哆嗦!

3 心理描写

作者这段心理描写非常直白,和他一贯含蓄讽刺的风格大异其趣,没有任何委婉修饰,直言“受不了”“杀了他,自然觉得痛快一些”“痛快不了”,可见作者对列车工作人员的恶劣态度极为不满,已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

4 自嘲反衬

作者用“下贱”“跪接”来描述自己买东西时的卑微情形,用来反衬小贩们对待顾客盛气凌人的态度。作者自嘲的力度越大,所表现出来的对小贩们的厌恶程度也就越强。

旅馆,又是个大问题。好的贵,住不起。坏的真脏,这且不提,敲竹杠太不受用。只好住中等的,臭虫不多,也不少,恰恰中等;屋中有红漆马桶,独自享用。这都好,假如能平安睡觉的话。但是中等旅客总不喜欢睡觉,牌声、电话声、唱戏声,昼夜不停,好一片太平景象,只苦了我这非要睡觉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