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小孩以后(2 / 2)

7 象征借代

金店、古玩铺是有钱人家常去光顾的地方,作者用这两类商店指代富裕的生活;当铺是穷人或家道中落之人经常走动的地方,作者用它指代经济紧张的生活。作者用“走铺子”这一具体形象的活动指代,幽默地表达了“养孩子真费钱”的无奈感叹。

小孩使世界扩大,使隐藏着的东西都显露出来。非有小孩不能明白这个。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肥肥胖胖,整整齐齐,你总觉得小孩们理应如此,一生下来就戴着小帽,穿着小袄,好像小雏鸡生下来就披着一身黄绒似的。赶到自己有了小孩,才能晓得事情并不这么简单。一个小娃娃身上穿戴着全世界的工商业所能供给的,给全家人以一切啼笑爱怨的经验,小孩的确是位小活神仙!

有了小活神仙,家里才会热闹。窗台上,我一向认为是摆花的地方。夏天呢,开着窗,风儿轻轻吹动花与叶,屋中一阵阵的清香。冬天呢,阳光射到花上,使全屋中有些颜色与生气。后来,有了小孩,那些花盆很神秘的都不见了,窗台上满是瓶子罐子,数不清有多少。尿布有时候上了写字台,奶瓶倒在书架上。大扫除才有了意义,是的,到时候非痛痛快快的收拾一顿不可了,要不然东西就有把人埋起来的危险。上次大扫除的时候,我由床底下找到了但丁的《神曲》。不知道这老家伙干吗在那里藏着玩呢!8

8 环境描写

此处描写的是家庭室内环境,作用是从侧面表现人物生活方式的变化。作者写到了窗户、写字桌、书架、床底,从工作区到休息区,布满了各类婴儿用品,代表着这个家庭的生活被养育孩子的事务占据了;《神曲》象征着作者的文艺学习和创作生活,作者用调侃的语气叙述它被当作杂物似的搁在床下的情形,反映了作者甘愿为了养育孩子,而让自己钟爱的事业暂居其后的态度。

人的数目也增多了,而且有很多问题。在没有小孩的时候,用一个仆人就够了,现在至少得用俩。以前,仆人“拿糖”,满可以暂时不用;没人做饭,就外边去吃,谁也不用拿捏谁。有了小孩,这点豪气乘早收起去。三天没人洗尿布,屋里就不要再进来人。牛奶等项是非有人管理不可,有儿方知卫生难,奶瓶子一天就得烫五六次;没仆人简直不行!有仆人就得捣乱,没办法!

好多没办法的事都得马上有办法,小孩子不会等着“国联”慢慢解决儿童问题。这就长了经验。半夜里去买药,药铺的门上原来有个小口,可以交钱拿药,早先我就不晓得这一招。西药房里敢情也打价钱,不等他开口,我就提出:“还是四毛五?”这个“还是”使我省五分钱,而且落个行家。这又是一招。找老妈子有作坊,当票儿到期还可以入利延期,也都被我学会。没工夫细想,大概自从有了儿女以后,我所得的经验至少比一张大学文凭所能给我的多着许多。大学文凭是由课本里掏出来的,现在我却念着一本活书,没有头儿。9

9 比喻

养育孩子这件事对每一位父母来说都艰辛又长久,但作者没有将其比作牢狱,或是其他类似的难熬的事情,而是把它比喻为一本翻不到头的书,虽然也表达出了艰辛长久之意,态度却是积极正面的。作者有信心,也有信念,希望认真地将这本书一直读下去,这是父母对于孩子最本能的爱的体现。

连我自己的身体现在都会变形,经小孩们的指挥,我得去装马装牛,还须装得像个样儿。不但装牛像牛,我也学会牛的忍性,小胖子觉得“开步走”有意思,我就得百走不厌;只做一回,绝对不行。多咱他改了主意,多咱我才能“立正”。在这里,我体验出母性的伟大,觉得打老婆的人们满该下狱。

中秋节前来了个老道,不要米,不要钱,只问有小孩没有?看见了小胖子,老道高了兴,说十四那天早晨须给小胖子左腕上系一根红线。备清水一碗,烧高香三炷,必能消灾除难。右邻家的老太太也出来看,老道问她有小孩没有,她惨淡的摇了摇头。到了十四那天,倒是这位老太太的提醒,小胖子的左腕上才拴了一圈红线。小孩子征服了老道与邻家老太太。一看胖手腕的红线,我觉得比写完一本伟大的作品还骄傲,于是上街买了两尊兔子王,感到老道,红线,兔子王,都有绝大的意义!10

10 借物抒情

作者惯于戏谑调笑,而较少直抒胸臆,所以他爱自己的孩子们也并不直说。“胖手腕的红线”象征着他人或社会对孩子的爱护与认可,这让作者感到高兴和自豪;两尊兔子王是买给孩子们的玩具,作者嘴上不说爱,但心里那份爱都体现在这买玩具的举动上了。

阅读赏析

在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家中,如果有几岁的小孩,日子一定是欢乐喜悦的同时伴随着鸡飞狗跳。作者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与小孩相伴的日常生活,记录下了一些琐碎、烦恼、无奈但又幸福的经历。

作者在文章一开始便明确表达了家庭生活是“灾难”,先是拣出孩子们的几件日常生活小事来体现他们的顽皮好动,以及家中整个生活秩序如何受到负面的影响。作者虽然句句是埋怨,但其幽默的表述使人仿佛看到他又爱又恨的表情。接下来,文章通过一段外国文学史中的典故实现过渡,描述了有小孩以后新增加的很多“宝贵的经验”:婴幼儿日用品的繁杂与消耗、家务变得繁重、开销增大、身体劳损……尽管有这么多令人苦恼的事情,幼小生命带给人内心的触动却仿佛是天然的,一件极小的事都足以使人暂时忘却平日的烦恼,而发自内心地为孩子们喜悦。

幽默在这篇文章中产生了“苦笑”,淡化了因为照顾孩子而承受的生活困难和负面情绪,凸显了作者面对现实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含蓄地表达了对孩子们的爱意。如若不是出于爱,谁能笑看这样的辛苦?

阅读延伸

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小孩们的哪些令人头疼的现象?

2.你认为作者对他的孩子们是怎样的态度?文中哪些语句有相对明确的说明?

3.邀请你的父母阅读这篇文章,让他们和你交流一下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