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探索思考
你是否观察过,在朱自清先生的众多作品中,《论xx》系列独树一帜。而他所“论”的主题,大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比如本文《论无话可说》。你也许会疑惑,“无话可说”该论什么,该怎么论?别急,请跟随朱自清先生的文字,一起去论一论吧!
阅读批注
十年前我写过诗;后来不写诗了,写散文;入中年以后,散文也不大写得出了——现在是,比散文还要“散”的无话可说!许多人苦于有话说不出,另有许多人苦于有话无处说;他们的苦还在话中,我这无话可说的苦却在话外。1我觉得自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在这个大时代里。2
1 开门见山,点明论题
文章开篇,作者以自己多年的创作经历展开论述,先是写诗后是行文。而如今,却是“无话可说”“苦在话外”,引人入胜,启人深思。
2 比喻修辞
作者绝望地把自己比作“一张枯叶”“一张烂纸”,毫无用处、毫无价值。因为“在这个大时代里”,在1931年动**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文人不能用文字真实地传达自己的想法,不能用文字针砭时弊。既然如此,不如不说,不如不写。
在别处说过,我的“忆的路”是“平如砥”“直如矢”的;我永远不曾有过惊心动魄的生活,即使在别人想来最风华的少年时代。我的颜色永远是灰的。我的职业是三个教书;我的朋友永远是那么几个,我的女人永远是那么一个。3有些人生活太丰富了,太复杂了,会忘记自己,看不清楚自己。我是什么时候都“了了玲玲地”知道,记住,自己是怎样简单的一个人。
3 排比修辞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来证明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简单平淡,其作用是为了引出下文关于“简单的一个人”“还会写出诗文”的论证。排比句式一气呵成,一个“简单”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但是为什么还会写出诗文呢?——虽然都是些废话。这是时代为之!十年前正是五四运动的时期,大伙儿蓬蓬勃勃的朝气,紧逼着我这个年轻的学生;于是乎跟着人家的脚印,也说说什么自然,什么人生。但这只是些范畴而已。我是个懒人,平心而论,又不曾遭过怎样了不得的逆境;既不深思力索,又未亲自体验,范畴终于只是范畴,此处也只是廉价的,新瓶里装旧酒的感伤。当时芝麻黄豆大的事,都不惜郑重地写出来,现在看看,苦笑而已。4
4 夸张修辞
青年人朝气蓬勃,热衷于写诗言志、写文传情。可回头再看,当时郑重记录的事似乎仅有“芝麻黄豆大”。夸张手法的运用,使作者个人感受的变化对比明显又强烈。
先驱者告诉我们说自己的话。不幸这些自己往往是简单的,说来说去是那一套;终于说的听的都腻了。——我便是其中的一个。这些人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话,只是说些中外贤哲说过的和并世少年将说的话。真正有自己的话要说的是不多的几个人;因为真正一面生活一面吟味那生活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一般人只是生活,按着不同的程度照例生活。5
5 哲理丰富
此处,作者以过来人的视角提出一个丰富而深刻的见解。生活中,不管是写作,还是其他,大多数人或模仿,或重复,犹如鹦鹉学舌,真正有自己观点的人并没有几个。语言通俗,但哲理深刻,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