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分论点二
作者极其详尽地论述完“心中有什么就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的方法和作用后,提出了第二个分论点,即要从多方面积累生活经验,为写作素材库添砖加瓦。在一篇议论文中,分论点的关系有并列关系和层进关系两种,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是为更好地说明中心论点而服务。
要学习写作,须先摸摸自己的底。自己的文字若还很差,就请按照我的建议去试试——有什么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9同时,连写封家信或记点日记,都郑重其事地去干,当作练习写作的一种日课。文字的学习应当是随时随地的,不专限于写文章的时候。一个会写小说的当然也会写信,而一封出色的信也是文学作品——好的日记也是!
9 不拘泥形式
在提出分论点二后,作者似乎担心读者忘记了练习文字功底的重要性,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加以强调。这样不拘形式、不受羁绊的写作方法,是随笔的一大特征。同时,也彰显了老舍先生随意自由的文章结构编排。
文字有了点根底,可还是写不出文章来,又怎么办呢?应当去看看,自己想写的是什么,是小说,还是剧本?假若是小说或剧本,那就难怪写不出来。首先是: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足够写一篇小说或一部三幕剧的。事实上,那点经验并不够支持这么一篇作品的。我们的那些生活经验在我们心中的时候仿佛是好大一堆,可以用之不竭。及至把它写在纸上的时候就并不是那么一大堆了,因为写在纸上的必是最值得写下来的,无关重要的都用不上,就好像一个大笋,看起来很粗很长,及至把外边的吃不得的皮子都剥去,就只剩下不大的一块了。我们没法子用这点笋炒出一大盘子菜来!10
10 事实论据
剥笋炒菜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现象,笋虽然很大,但最后炒出来连一个盘子都装不满。这样形象生动的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写作要有足够多的经验,否则很难完成一篇作品。
这样,假若我们一下手就先把那点生活经验记下来,写一千字也好,二千字也好,我们倒能得到好处。一来是,我们会由此体会出来,原来值得写在纸上的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我们的生活经验还并不丰富。假若我们要写长篇的东西,就必须去积累更多的经验,以便选择。对了,写下来的事情必是经过选择的;随便把鸡毛蒜皮都写下来,不能成为文学作品。即须经过选择,那么用不着说,我们的生活经验越多,才越便于选择。是呀,手里只有一个苹果,怎么去选择呢?11
11 事实论据
老舍先生的作品朴实无华,接地气,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擅于用生活中浅显的事例来摆事实讲道理。从“学游泳”,到“大笋”,到现在的“一个苹果”,再到下段尾句的“民歌”,这些论据真实、有趣、便于理解,对读者通晓中心论点有很大的帮助。
二来是,用所谓的一大堆生活经验而写成的一千或二千字,可能是很好的一篇文章。这就使我们有了信心,敢再去拿起笔来。反之,我们非用那所谓的一大堆生活经验去写长篇小说或剧本不可,我们就可能始终不能成篇交卷,因而灰心丧气,不敢再写。不要贪大!能把小的写好,才有把大的写好的希望。况且,文章的好坏,不决定于字数的多少。一首千锤百炼的民歌,虽然只有四句或八句,也可以传诵全国。
还有:即使我们的那一段生活经验的确结结实实,只要写下来便是好东西,也还会碰到困难——写得干巴巴的,没有味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看大概是这样:我们只知道这几个人,这一些事,而不知道更多的人与事,所以没法子运用更多的人与事来丰富那几个人与那一些事。是呀,一本小说或一本戏剧就是一个小世界,只有我们知道的真多,我们才能随时地写人、写事、写景、写对话,都活泼生动,写晴天就使读者感到天朗气清,心情舒畅,写一棵花就使人闻到了香味!我们必须深入生活,不断动笔!12我们不妨今天描写一棵花,明天又试验描写一个人,今天记述一段事,明天试写一首抒情诗,去充实表达能力。生活越丰富,心里越宽绰;写的越勤,就会有得心应手的那么一天。是的,得下些功夫,把根底打好。别着急,别先考虑发表不发表。谁肯用功,谁就会写文章。
12 总括论点,收束前文
本句的“深入生活”指“积累经验”,“不断动笔”指“敢于下笔,勤于练习”。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前面两个分论点的概括总结,是初学者写好文章的两大基石,更是初学者应该“加紧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这么说,不就很难做到写作的跃进吗?不是!写作的跃进也和别种工作的跃进一样,必须下功夫,勤学苦练。不能把勤学苦练放在一边,而去空谈跃进。看吧,原本不敢动笔,现在拿起笔来了,这还不是跃进的劲头吗?然后,写不出大的,就写小的;写不好诗,就写散文;这样高高兴兴地,不图名不图利地往下干,一定会有成功那一天。难道这还不是跃进么?好吧,让咱们都兴高采烈地干吧!放开胆子,先有什么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咱们就会逐渐提高,写出像样子的东西来。不怕动笔,笔就会听咱们的话,不是吗?13
13 画龙点睛,深化论题
无论什么工作,勤学苦练、日积月累之后,都会有“跃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议论文除了对某件事、某个话题发表看法外,在结尾处还可提出希望和鼓励。本文结尾就是作者对初学写作者的殷切期望和极大鼓励,这段话起到了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阅读赏析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关于“写作”这一主题,老舍先生创作过很多作品,后被集结为《老舍谈写作》一书出版。
今天我们读到的《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一文,是老舍先生给初学者的真诚建议。文字浅显易懂,论证清晰分明,文风踏实有趣,给读者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阅读本文,就好像一位睿智的老爷爷在侃侃而谈,柔声讲述自己多年的所见所闻所感,毫无保留,感情真挚。或者,老舍先生的为人就像他的文章一样吧,真诚、踏实、勤恳。
在文章中,先生谈到了写作也要学习,不仅要敢于下笔,勤于练习,还要戒除功利心,细水长流,回归写作的初心。此外,学习写作也要多看多记多思考,多积累生活经验,让自己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细腻入微的心灵。这样,我们的写作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阅读延伸
1.作者从哪几方面论证了分论点一“心中有什么就写什么,有多少就写多少”?
2.事实论据是论据的类别之一,它在议论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3.仔细回忆一下,你读过的议论文中,哪些使用了分论点。请简要分析它们是并列式还是层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