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探索思考
你觉得自己算“有经验的写作者”吗?不过,在大作家老舍先生面前,我们很多人还只是初出茅庐的“初学写作者”呢。初学写作应注意什么,老舍先生用议论文的类型之一——随笔,给我们提了几点宝贵的意见。
阅读批注
有不少初学写作的人感到苦恼:写不出来!
我的看法是:加紧学习,先别苦恼。1
1 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初学写作者最大的苦恼就是“写不出来”。写不出来的原因有很多,但在作者看来,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解决和进步的。短短八个字,简明扼要地点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初学写作者应当加紧学习”,带给读者一种深深的紧迫感。
怎么学习呢?我看哪,第一步顶好是心中有什么就写什么,有多少就写多少。2你永远不敢动笔,就永远摸不着门儿。不敢下水,还学得会游泳么?3自己动了笔,再去读书,或看刊物上登载的作品,就会明白一些写作的方法了。
2 分论点一
为了更深入地阐明“初学写作者应当加紧学习”的论点,作者采用了并列式分论点的写作方法。“心中有什么就写什么,有多少就写多少”这是学习写作的第一要务。在议论文中,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补充或证明,目的是把复杂的内容论述得更加透彻、严密。
3 比喻论证
把人们熟知的“学游泳”类比为“学写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写作要先敢于动笔,心中有什么就写什么。浅显易懂的表达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只有自己动过笔,才会更深入地了解别人的作品,学会一些窍门。好吧,就再写吧,还是有什么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又写完了一篇或半篇,就再去阅读别人的作品,也就得到更大的好处。4
4 辩证法
如果想学习写作,不能只读不写,也不能只写不读。写与读是一对辩证的存在,写了再去读会掌握更好更多的写作方法,而读了再去写能获得很多灵感和素材。“写与读”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在写作路上缺一不可。
千万别着急,别刚一拿笔就想发表不发表。先想发表,不是实事求是的办法。假若有个人告诉我们:他刚下过两次水,可是决定马上去参加国际游泳比赛,我们会相信他能得胜而归吗?不会!我们必定这么鼓舞他:你的志愿很好,可是要拼命练习,不成功不拉倒。这样,你会有朝一日去参加国际比赛的。我看,写作也是这样。谁肯下功夫学习,谁就会成功,可不能希望初次动笔就名扬天下。我说有什么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正是为了练习,假若我们忽略了这个练习过程,而想马上去发表,那就不好办了。5是呀,只写了半篇,再也写不下去,可怎么去发表呢?先不要为发表不发表着急,这么着急会使我们灰心丧气,不肯再学习。若是由学习观点来看呢,写了半篇就很不错啊,在这以前,不是连半篇也写不上来吗?
5 比喻论证
作者仍然用“学游泳”类比“学写作”,并层层递进。从“不敢下水”到“下过两次水”再到“参加国际游泳比赛”,来比喻“不敢下笔”到“写完了一篇或半篇”再到“想发表”。以此引出“练习”的概念:写作不应急功近利,而要踏踏实实,勤于苦练。从另一侧面论证了“心中有什么就写什么,有多少就写多少”的分论点。
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我总以为初学写作不宜先决定要写五十万字的一本小说或一部多幕剧。也许有人那么干过,而且的确一箭成功。但这究竟不是常见的事,我们不便自视过高,看不起基本练习。那个一箭成功的人,想必是文字已经写得很通顺,生活经验也丰富,而且懂得一些小说或剧本的写法。他下过苦功,可是山沟里练把式,我们不知道。6我们应当知道自己的底。我们的文字的基础若还不十分好,生活经验也还有限,又不晓得小说或剧本的技巧,我们顶好是有什么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为的是练习,给创作预备条件。
6 语言随意洒脱
随意性是随笔的外在表现之一。本句的“山沟里练把式”用在此处随意又贴切,把他人在私底下反复练习、勤下苦功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要把文字写通顺了。我说的有什么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正是为逐渐充实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7还是那句话:不是为发表。想想看,我们若是有了想起什么、看见什么,和听见什么就写得下来的能力,那该是多么可喜的事啊!即使我们一辈子不写一篇小说或一部剧本,可是我们的书信、报告、杂感等等,都能写得简练而生动,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7 总结前文
前文,作者从初学写作者要敢于下笔、要多写多练、要不为发表入手,条理清晰地论证了分论点一。此处,进一步深化分论点一的作用——充实文字表达能力。这也正好照应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习写作首先要保证文字通顺,打好文字基础。
当然,到了我们的文字能够得心应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试写小说或剧本了。文学的工具是语言文字呀。
这可不是说:文学创作专靠文字,用不着别的东西。不是这样!政治思想、生活经验、文学修养……都是要紧的。我们不应只管文字,不顾其他。我在前面说的有什么写什么,和有多少就写多少,是指文字学习而言。这样能够叫我们敢于拿起笔来,不怕困难。在动笔杆的同时,我们应当努力于政治学习,热情地参加各种活动,丰富生活经验,还要看戏,看电影,看文学作品。8这样双管齐下,既常动笔,又关心政治与生活,我们的文字与思想就会得到进步,生活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我们就会既有值得写的资料,又有会写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