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康桥(2 / 2)

像墨泼的山形,衬出轻柔暝色,

密稠稠,七分鹅黄,三分橘绿,

那妙意只可去秋梦边缘捕捉……

这河身的两岸都是四季常青最葱翠的草坪。从校友居的楼上望去,对岸草场上,不论早晚,永远有数十匹黄牛与白马,胫蹄没在恣蔓的草丛中,从容的在咬嚼,星星的黄花在风中动**,应和着它们尾鬃的扫拂。桥的两端有斜倚的垂柳与椈荫护住;水是澈底的清澄,深不足四尺,匀匀的长着长条的水草。

这岸边的草坪又是我的爱宠,在清朝,在傍晚,我常去这天然的织锦上坐地,有时读书,有时看水;有时仰卧着看天空的行云,有时反仆着搂抱大地的温软。12

12 比喻、排比

在风景秀丽的康河岸边,在如天然织锦般的葱绿草坪上,作者或读书或看水,或仰卧或趴卧,寻找精神的皈依与寄托,比喻与排比的联用,营造出一派怡然自得的氛围。

但河上的风流还不止两岸的秀丽。你得买船去玩。船不止一种:有普通的双桨划船,有轻快的薄皮舟(oe),有最别致的长形撑篙船(punt)。最末的一种是别处不常有的:约莫有二丈长,三尺宽,你站直在船艄上用长竿撑着走的。这撑是一种技术。我手脚太蠢,始终不曾学会。你初起手尝试时,容易把船身横住在河中,东颠西撞的狼狈。英国人是不轻易开口笑人的,但是小心他们不出声的皱眉!也不知有多少次河中本来优闲的秩序叫我这莽撞的外行给捣乱了。我真的始终不曾学会;每回我不服输跑去租船再试的时候,有一个白胡子的船家往往带讥讽的对我说:“先生,这撑船费劲,天热累人,还是拿个薄皮舟溜溜吧!”我哪里肯听话,长篙子一点就把船撑了开去,结果还是把河身一段段的腰斩了去。

你站在桥上去看人家撑,那多不费劲,多美!尤其在礼拜天有几个专家的女郎,穿一身缟素衣服,裙裾在风前悠悠的飘着,戴一顶宽边的薄纱帽,帽影在水草间颤动,你看她们出桥洞时的姿态,捻起一根竟像没有分量的长竿,只轻轻的,不经心的往波心里一点,身子微微的一蹲,这船身便波的转出了桥影,翠条鱼似的向前滑了去。13她们那敏捷,那闲暇,那轻盈,真是值得歌咏的。

13 外貌、动作描写

女郎撑船时那不经心地“一点”、微微“一蹲”,衣帽随风“飘着”“颤动”,无论是细微的动作,还是衣摆的细节,都生动展现了人物撑船时的轻巧与敏捷。此外,在描写人物外貌时,“悠悠的飘着”“帽影在水草间颤动”等词语优美而灵动,在表现动作娴熟的同时更增添了一份轻盈的美感。

在初夏阳光渐暖时你去买一只小船,划去桥边荫下躺着念你的书或是做你的梦,槐花香在水面上飘浮,鱼群的唼喋声在你的耳边挑逗。14或是在初春的黄昏,近着新月的寒光,望上流僻静处远去。爱热闹的少年们携着他们的女友,在船沿上支着双双的东洋彩纸灯,带着话匣子,船心里用软垫铺着,也开向无人迹处去享他们的野福——谁不爱听那水底翻的音乐在静定的河上描写梦意与春光!

14 多感官描写、动静结合

这一幅画面中,既有绿荫,又有河水,既有花香的嗅觉描写,又有鱼群唼喋声的听觉描写。画中人呢?他只静静地看书、做梦,与浮动的香气和游动的鱼儿,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住惯城市的人不易知道季候的变迁。看见叶子掉知道是秋,看见叶子绿知道是春;天冷了装炉子,天热了拆炉子,脱下棉袄,换上夹袍,脱下夹袍,穿上单袍,不过如此罢了。天上星斗的消息,地下泥土里的消息,空中风吹的消息,都不关我们的事。忙着哪,这样那样事情多着,谁耐烦管星星的移转,花草的消长,风云的变幻?同时我们抱怨我们的生活,苦痛,烦闷,拘束,枯燥,谁肯承认做人是快乐?谁不多少间咒诅人生?15

15 对比

在作者笔下,住惯城市的人生活是多么无趣!而在这里可以看到星星的转移、花草的消长、风云的变幻……两相比较,这里生活的美令人赞叹、令人心驰神往。

但不满意的生活大都是由于自取的。我是一个生命的信仰者,我信生活决不是我们大多数人仅仅从自身经验推得的那样暗惨。我们的病根是在“忘本”。人是自然的产儿,就比枝头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但我们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似一天。离开了泥土的花草,离开了水的鱼,能快活吗?能生存吗?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然,我们应分取得我们继续的滋养。哪一株婆娑的大木没有盘错的根柢深入在无尽藏的地里?我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有幸福是永远不离母亲抚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远接近自然的人们。不必一定与鹿豕游,不必一定回“洞府”去;为医治我们当前生活的枯窘,只要“不完全遗忘自然”一张轻淡的药方,我们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在青草里打几个滚,到海水里洗几次浴,到高处去看几次朝霞与晚照——你肩背上的负担就会轻松了去的。

这是极肤浅的道理,当然。但我要没有过过康桥的日子,我就不会有这样的自信。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虽则碰巧那也是我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时期)。

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独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我能忘记那初春的睥睨吗?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着冷去薄霜铺地的林子里闲步——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啊,那是新来的画眉在那边凋不尽的青枝上试它的新声!啊,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挣出了半冻的地面!啊,这不是新来的潮润沾上了寂寞的柳条?16

16 直抒胸臆

鸟语、朝阳、渐次苏醒的花草……这些大自然的春信使作者陶醉于“初春的睥睨”,连用三个“啊”,毫不掩饰地抒发着寻到“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时的那种欣喜。

静极了,这朝来水溶溶的大道,只远处牛奶车的铃声,点缀这周遭的沉默。顺着这大道走去,走到尽头,再转入林子里的小径,往烟雾浓密处走去,头顶是交枝的榆荫,透露着漠楞楞的曙色;再往前走去,走尽这林子,当前是平坦的原野,望见了村舍,初青的麦田,更远三两个馒形的小山掩住了一条通道。天边是雾茫茫的,尖尖的黑影是近村的教寺。听,那晓钟和缓的清音。17这一带是此邦中部的平原,地形像是海里的轻波,默沉沉的起伏;山岭是望不见的,有的是常青的草原与沃腴的田壤。登那土阜上望去,康桥只是一带茂林,拥戴着几处娉婷的尖阁。妩媚的康河也望不见踪迹,你只能循着那锦带似的林木想象那一流清浅。18村舍与树林是这地盘上的棋子,有村舍处有佳荫,有佳荫处有村舍。19这早起是看炊烟的时辰:朝雾渐渐的升起,揭开了这灰苍苍的天幕(最好是微霞后的光景),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的上腾,渐渐的不见,仿佛是朝来人们的祈祷,参差的翳入了天听。朝阳是难得见的,这初春的天气。但它来时是起早人莫大的愉快。顷刻间这田野添深了颜色,一层轻纱似的金粉糁上了这草,这树,这通道,这庄舍。顷刻间这周遭弥漫了清晨富丽的暖柔。顷刻间你的心怀也分润了白天诞生的光荣。“春”!这胜利的晴空仿佛在你的耳边私语。“春”!你那快活的灵魂也仿佛在那里回响。20

17 移步换景、工笔细描

作者笔触细腻,工笔细描,读者也随着他位置的变化将景物尽收眼底。在写景时,作者着重抓住色彩进行了细致地描摹,“漠楞楞的曙色”“初青的麦田”“尖尖的黑影”,使写景更富层次感。

18 由近及远

作者先从近处的平原写开去,进而写登高远望的景象。极目望去,康桥变成了一带茂林,人们也只能循着林木去想象康河的踪迹。当景物由大而小、由近而远地变化时,读者的视野也随文字变得开阔,仿佛置身于葱绿的平原遥望康桥的美。

19 回文

把相同的词汇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首尾回环,就叫作回文。此处利用回文的手法将村舍与佳荫共融共生的场景生动展现了出来。

20 比喻、排比、融情于景

作者将朝阳比作“轻纱似的金粉”,将阳光写得美轮美奂。“顷刻间”排比句式的运用,将阳光速度之快、环境及人的心理在阳光下迅速产生的变化形象表现了出来。面对秀丽的景色,面对这样的朝阳,作者的情绪到达顶峰,不禁慨叹而出——“春”!本段话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遣词造句灵动而优美,是写景抒情的经典语段。

伺候着河上的风光,这春来一天有一天的消息。关心石上的苔痕,关心败草里的花鲜,关心这水流的缓急,关心水草的滋长,关心天上的云霞,关心新来的鸟语。怯怜怜的小雪球是探春信的小使。铃兰与香草是欢喜的初声。窈窕的莲馨,玲珑的石水仙,爱热闹的克罗克斯,耐辛苦的蒲公英与雏菊——这时候春光已是烂漫在人间,更不须殷勤问讯。

瑰丽的春光,这是你野游的时期。可爱的路政,这里不比中国,哪一处不是坦****的大道?徒步是一个愉快,但骑自转车是一个更大的愉快。21在康桥骑车是普遍的技术;妇人、稚子、老翁,一致享受这双轮舞的快乐。(在康桥听说自转车是不怕人偷的,就为人人都自己有车,没人要偷。)任你选一个方向,任你上一条通道,顺着这带草味的和风,放轮远去,保管你这半天的逍遥是你性灵的补剂。这道上有的是清荫与美草,随地都可以供你休憩。你如爱花,这里多的是锦绣似的草原。你如爱鸟,这里多的是巧啭的鸣禽。你如爱儿童,这乡间到处是可亲的稚子。你如爱人情,这里多的是不嫌远客的乡人,你到处可以“挂单”借宿,有酪浆与嫩薯供你饱餐,有夺目的果鲜恣你尝新。你如爱酒,这乡间每“望”都为你储有上好的新酿,黑啤如太浓,苹果酒、姜酒都是供你解渴润肺的。……22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静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象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

21 层递

把要表达的意思按照多少、轻重、远近等不同程度逐层排列即为层递,运用层递能使要表达的主体思想更加突出。本句中,徒步与骑车所带来的愉悦渐次增强,更增添了读者对康桥的向往。

22 排比

每个人所钟爱的事物不尽相同,却都能在康桥觅得他们的热爱。排比句式与省略号的联用,为读者增添了思考与想象的空间。

陆放翁有一联诗句:“传呼快马迎新月,却上轻舆趁晚凉。”这是做地方官的风流。我在康桥时虽没马骑,没轿子坐,却也有我的风流:我常常在夕阳西晒时骑了车迎着天边扁大的日头直追。日头是追不到的,我没有夸父的荒诞,但晚景的温存却被我这样偷尝了不少。有三两幅画图似的经验至今还是栩栩的留着。只说看夕阳,我们平常只知道登山或是临海,但实际只须辽阔的天际,平地上的晚霞有时也是一样的神奇。有一次我赶到一个地方,手把着一家村庄的篱笆,隔着一大田的麦浪,看西天的变幻。有一次是正冲着一条宽广的大道,过来一大群羊,放草归来的,偌大的太阳在它们后背放射着万缕的金辉,天上却是乌青青的,只剩这不可逼视的威光中的一条大路,一群生物,我心头顿时感着神异性的压迫,我真的跪下了,对着这冉冉渐翳的金光。再有一次是更不可忘的奇景,那是临着一大片望不到头的草原,满开着艳红的罂粟,在青草里亭亭像是万盏的金灯,阳光从褐色云斜着过来,幻成一种异样紫色,透明似的不可逼视,刹那间在我迷眩了的视觉中,这草田变成了……不说也罢,说来你们也是不信的!

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23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

23 巧妙发问, 引人深思

结尾从回忆中回到现实生活,突出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之情。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像作者这样以发问的形式结尾,能达到立意深远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阅读赏析

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他在剑桥大学期间,不仅受到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等人的影响,还结识了众多知名作家,接受了思想文化的洗礼,从此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道路,因而徐志摩对康桥有着难忘的眷恋。

徐志摩笔下的康桥是充满灵性的,是情与景的交融。作者用铺陈的方法展示了秀美的康河、葱绿的草原、迷人的果香、教堂的尖阁……用音乐与画面做衬托,让读者跟随作者细腻的笔触去欣赏、去聆听、去感受康桥独特的魅力。文章用词丽而不俗,长短句交替使用,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与韵律。读此文时,大家不妨找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文一诗联系起来阅读,相信你会获得更多美的体验。

阅读延伸

1.作者说克莱亚的三环洞桥“只是怯怜怜的一座三环洞的小桥”,“怯怜怜”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2.本文在语言艺术上有什么特色呢?请你简要谈一谈。

3.文章中有多处描写色彩的词语,请你找一找,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