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好学的大哥钱锺书(2 / 2)

作者引用钱锺书父亲对钱锺书的评价,从侧面表现钱锺书的博学。而引用已是古文学大家的话,令文章的内容更有分量。

“南交大,北清华”两个名牌大学,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梦寐以求进身之地,如能考取这样的中国第一流大学,就好比考中了状元,前途无量。钱锺书和钱锺韩同时能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和交大,不仅给我钱家增添光彩,而且成为无锡报纸头条新闻,辅仁中学两个毕业生同时考取清华和交大,无锡人引以为荣,后来一直是无锡人和辅仁中学的佳话。

钱锺书录取清华大学也是传奇性的故事,他的中英文考试成绩特别优异,传说数学成绩只有 30分,按一般常规决不能为名牌学府清华正式录取,他考的专业是清华大学文科,他的中英文特别优异成绩,引起清华一些著名教授的兴趣,认为如录取进入清华,将来必然成为奇才,清华大学校长罗家论看到他优异的国文、英文成绩,赞叹备至,特别批准破格录取,这却是清华前所未有的第一次破例。10

10 典型事例

因为在语言方面的天赋,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这种特例非常具有典型性,对表达人物形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者选用典型事例,突显出钱锺书在语言文学方面的才华。

他进入清华,不但得到很多名师扶持和指导,还有两大收获:第一个大收获,就是横扫清华图书馆的丰富图书资料,他进入图书馆如鱼得水,中外名著一本本啃到肚子里,广泛阅读使钱锺书得益匪浅,大学四年肚已大腹便便,满腹经纶,学业有成,被誉为“清华之龙”。11

11 引用

作者引用公认的赞誉,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便突出了钱锺书博学多才的形象。

最近英国牛津大学校长访华时谈到培养人才方针时,也以牛津能出钱锺书这样杰出人物引以自豪。12事实上钱锺书对于牛津的严肃、古板课程不感兴趣,根本不受上课约束,完全凭兴趣读书。牛津博德利图书馆比清华图书馆藏书更为丰富,钱锺书几乎成天埋身图书之中,饱览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等书籍,学问知识方面获得更大的丰收。他自称如“蠹虫”将图书馆的一本本书蛀空,将知识装饱了肚子,因此称牛津博德利图书馆为“饱蠹馆”。

12 引用

作者引用名人的评价,从侧面进一步突出钱锺书博学多才的形象。

在牛津另一个丰收就是女儿钱瑗出生, 这个掌上明珠给钱锺书一生带来了无穷乐趣。因为爸爸妈妈还要到学校上课,白天她只能睡在一个大抽屉被锁在家中,安安稳稳等爸爸、妈妈回家。可能她因为出生在英国牛津,后来曾是英国纽卡赛尔大学访问学者,成为一个杰出的英国语言学家,勤奋刻苦学习精神几乎和她父亲一模一样。

她任北师大英语系主任,任务极其繁重,既要负责英语系的行政事务,上课教书,还是博士生导师,辅导博士生准备博士论文,和大学英语教师进修班培训工作。我们每次看到她在家忙于备课,即使节假日也无一刻休息,终日劳累过度,我们真正感到心痛。由于她长期劳累,积劳成疾,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短短几个月就为病魔所夺,竟然离我而去,在人间消失了,真是叫人难以置信。感到十分悲痛。13

13 侧面描写

作者用较多的篇幅介绍钱锺书的女儿,一方面是让读者对钱锺书的生活有更多方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通过钱锺书女儿钱瑗的事迹,从侧面表现钱锺书的勤奋刻苦学习的精神。这种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方法,为很多文学大师使用,因为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令行文有所变化。

北师大的学生对老师钱瑗非常爱戴,一致要求将她的骨灰埋在北师大校园内,以纪念她辛勤工作,将一生献身于北师大教育事业。

大哥钱锺书《围城》的影响之大出人意外,我亲身感受《围城》应是抗战期中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历史篇章。《围城》描写方鸿渐从上海回乡到抗战爆发后逃难到上海的一段经历,明显以无锡老家“钱绳武堂”为背景的。

在《围城》中介绍方鸿渐的“父亲在本乡县江南一个小县城里做大绅士,那县里人侨居在大都市的,干三种行业:打铁,磨豆腐,抬轿子,土产中以泥娃娃为最出名,年轻人进大学,以学土木工程为最多,铁的硬,豆淡而无味,轿子的容量小,还加上泥土气,这算他们的民风”。这里把家乡无锡的特产和民风描述非常风趣,我祖父和父亲都可算是无锡的乡绅,在上海打铁业都是无锡人开的,王冶坊的铁锅几乎占领了上海家家户户厨房。

无锡三大特产:泥娃娃、油面筋,肉骨头也是无锡重要出口产品。无锡的纺织业、面粉业在无锡和上海都首屈一指,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支柱。无锡城和钱绳武堂一样历尽沧桑,屡屡成为“围城”,遭受劫难。

杨绛在《围城》电视剧拍摄时指出“围城”主要涵义:“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围城”实际对于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写照。钱锺书著作《围城》的时代,正是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帝国主义的革命时代,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冲出“围城”寻求救国之道的时代。他们万分愤恨当时政府卖国求荣和帝国主义侵略压迫,怀着一片爱国热情,有的走向革命道路,肩起抗日救国大旗,进行武装革命斗争,千万志士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有的深信“教育救国”“技术救国”,冲向世界,出国深造,以期学得世界先进的文化技术,来振救中华民族,回报祖国。他们一旦看到日军发动侵略暴行,毫不犹豫放弃国外优越学习生活,又从外国冲回“围城”祖国,投奔抗日救国大后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办学培养振兴中华的栋梁人才,这就是钱锺书《围城》的实际生活背景。钱锺书就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从法国冲回“围城”祖国,到昆明西南联大教书,后又从“围城”上海冲出去,一路千辛万苦,到湖南兰田师范学院教书。14

14 叙述、议论

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分析《围城》的创作背景,从而为表现钱锺书先生的爱国精神做了充足的铺垫,也由此将钱锺书先生爱国的形象鲜明有力地表现了出来。

《围城》 的故事,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从“围城”冲出去,又冲进“围城”的实际生活的写照。抗日战争前,冲出国门风潮已是当时的时常,与钱锺书同时期出国潮冲出去,我们周围就有大哥钱锺韩(英国学习电机)、二堂兄钱锺纬(英国学习纺织)、二舅高昌运(英国学习哲学)、三哥钱锺毅(美国学习土木工程)到英美留学,学习先进文化技术和救国救民的本领。一旦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毫不例外都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重重障碍,回到祖国大后方,参加“教育救国”和“技术救国”革命事业,为今后革命和国家建设立下了功勋。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是《围城》小说的内涵。

阅读赏析

《勤奋好学的大哥钱锺书》是钱锺鲁写的一篇关于大哥钱锺书的散文。全文围绕钱锺书勤奋好学的品质来写,写了关于钱锺书勤奋好学的事例,以及由这一品质所获得的“成就”——在学界的殊荣、传承了自己精神的女儿,以及小说作品《围城》。

文章开篇,作者选取与钱锺书交往的生活琐事,表明与钱锺书的亲密关系,从而令下文内容的表述变得真实,令人信服。试想,如果一个人对写作对象并不熟悉,写出的内容又有谁会相信呢?

作者在文章的主要部分,主要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钱锺书勤奋好学的形象。这里面既有正面的描写,也有侧面的描写。在此,我们要特别留意作者对侧面描写的使用。在文中,作者往往借助他人对钱锺书的评价,来从侧面表现钱锺书的形象。而作者在选取他人的评价时,十分讲究,往往是极有权威的个人或组织,这便令侧面描写显得坚实有力,令人信服,也易于突出人物的形象。而对钱锺书女儿钱瑗的描述,也是使用侧面描写的一个典型。这种通过描写他人品质来表现所写人物形象的方法,经常为文学大师所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拓宽文章的广度,加深文章的深度,收到令行文有所变化的效果。

此外,作者对钱锺书勤奋好学的成果《围城》做了大篇幅的剖析,旨在表现钱锺书热爱祖国的知识分子形象。在内容上面虽然与题目有所出入,但也丰富了钱锺书的形象,而且体现出了散文的文体特点——并不注重结构上的严谨。

阅读延伸

1.阅读文章,说一说你对钱锺书的印象。

2.作者为什么要写钱锺书的女儿钱瑗,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来剖析《围城》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