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儿童分析的故事 > 第五十一次晤谈(星期六)

第五十一次晤谈(星期六)(2 / 2)

理查继续画图,现在画的线代表火车,他边画还边模仿火车的声音。火车开往各地,但没有任何一辆是从“伦迪”前往“威灵”。

K太太特别向理查指出这一点,并解释说,这表示理查对父母之间危险而疯狂的**感到恐惧,而且想阻止他们。他刚刚说想跟K太太一起去“威灵”钓鲸鱼,也表达了拯救她的意图。

理查在第三十九张图上继续画了一条新的路线:现在火车从“伦迪”开往“罗斯曼”,并且发出“骄傲的”嘶嘶声。

K太太指出,现在她和妈妈生气了,而且想把代表好爸爸的“罗斯曼”从理查身边抢走。她也解释说,理查在意妈妈拥有的领土数量没有他多,表示他希望将小孩还给她;他觉得自己抢走了她的小孩,也夺走了能够让她生孩子的“罗斯曼”。理查说他新买的画本比K太太带来的还要大,并且觉得捡到便宜,同样也是代表抢走妈妈所拥有的好阴茎与小孩。

理查将第三十九张图顺时针转了半圈,让“伦迪”与“威灵”变成在上方。他说这是一条蛇,所以火车才会嘶嘶叫。

K太太再把图转正,问他说这样看起来像不像章鱼。

理查非常同意这一点,还说他觉得K太太很厉害,居然能发现这一点(注记Ⅲ)。

晤谈结束时,理查说今天是大英帝国一位创立者的生日,而他的教名是塞西(Cecil),他问K太太知道他是谁吗?

K太太回答说是塞西·罗德兹。【塞西·罗德兹(Cecil Rhodes, 1853—1902),英国殖民家,也是南非钻石大王。他协助大英帝国顺利在非洲拓展殖民版图。——译注

理查很高兴K太太知道答案,并且补充说意大利有一个小岛就是以他命名,不过他说的时候似乎不太确定。

K太太诠释说,理查希望K太太与妈妈会对建立并维系家庭的好爸爸忠诚,也希望自己对他忠诚。然而,他刚刚提到的意大利是敌军之一,表示他怀疑K太太与妈妈其实并不可靠。理查对于外籍的K太太(意大利的小岛)的恐惧及不信任,也转嫁到妈妈身上。他一方面害怕妈妈会与他敌对,另一方面又担心要是妈妈最爱的人是他,这样她就会对爸爸不忠,并且与爸爸对立。

第五十一次晤谈注记:

Ⅰ.理查对于(借由施虐欲望)让母亲陷入与父亲**的危险中所产生的罪疚感,在第一次晤谈中(以及随后许多相关素材中)就已显现出来,也就是担心流浪汉会绑架母亲。我发现,儿童与成人会在各种情境之下,因为忽略妈妈、没有保护她,或甚至伤害她而自责,其背后的原因即始于上述这个潜意识幻想情境所产生的罪疚感。这个例子说明了一项重点,即罪疚感源于婴儿早期的施虐幻想,而分析师必须立即回溯到这些源头,才能根本地减轻罪疚感。

Ⅱ.理查对以往的素材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且能在评论时有更深的领悟与更强的信念,我认为这是“修通”所带来的成果。我发现在分析进行到某些阶段时,病患会回溯至早期那些没有被完全接纳的素材,并将其与当下的素材连结起来。这显示他有更深的领悟与了解,在自我整合上亦有所进展。

Ⅲ.从某个角度而言,最近几次晤谈的素材(特别是上次与这次晤谈)描绘出一些基本的心智历程。我曾提出的理论是(参见《关于婴儿情绪生活的一些理论性结论》〔1952〕,《克莱因文集Ⅲ》),将爱与恨以及与之对应的好客体与坏客体分裂——或在某种程度上将理想客体与非常危险的客体分裂,就是在早期阶段的幼小婴儿维持心智稳定的方法。我在《嫉羡与感恩》〔1957〕,《克莱因文集Ⅲ》一文中也特别强调早期分裂过程的重要性,幼儿一旦能够成功地将爱与恨及好客体与坏客体分裂(意指分裂程度不至于深到抑制整合,但又足以对抗婴儿的焦虑),就能够为日后区分好坏的能力奠下良好基础,也让他在历经忧郁心理位置时,能够多多少少将客体的不同面向统整起来。我认为促使原初分裂过程成功的一大关键因素,就是早期被害焦虑不能过度(这一点不仅取决于内在因素,也多少受外在因素影响)。回到这病患例上来看,在第五十次晤谈中,我让理查了解到他幻想中的玫瑰(父亲那令人钦羡的阴茎,也代表母亲的**)与鲸鱼父亲(具有迫害性的阴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他在第四十八次晤谈中也指出,第三十八张图中的“威灵”其实“全部都在同一区”,而这代表鲸鱼充满了他的内在。这张图的左半边都是令他痛恨并且惧怕的客体——“伦迪”(伦敦)与“威灵”,而行驶于这两站之间的火车代表父母之间危险的**。图中左右两个不同的区域仅以一线相连。

这次晤谈的素材表达了好坏客体的区别,并且仅有一条线的连结;我认为这显示了理查在婴儿期之早期发展阶段并未完成的一个步骤。在此,我也要强调外化过程的重要性,这个过程在理查最近几次的晤谈素材中清楚地显现出来。他开始能经验到自己对内在客体的强烈情绪与焦虑,并且让这些情绪与焦虑以更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也能更聚焦于那些被他视为是真正邪恶的人(奥立佛与希特勒)。这显示理查试图找到更好的方式对抗被害焦虑。

我在第四十五次晤谈的注记中指出,投射性认同强度减弱,表示理查在客体统整上已经有所成果(在第二十五张图中,内在与外在客体和平共处,没有相互穿刺的情况)。投射性认同减弱意味着偏执与精神分裂机制及防卫减轻,以及修通忧郁心理位置的能力增强。此能力的增强与自我整合及客体统整的进展息息相关,而且似乎也是早期分裂历程进行得较为顺利的成果;这一点在这次晤谈即获得印证。然而,这个分裂过程并没有完全成功。理查先是指着图中代表“坏的”那半边(伦迪到威灵),说它看起来像一条蛇(表示他觉得这部分代表爸爸那像蛇一样的坏阴茎),但是当我告诉他两边加起来像一只章鱼时,他完全同意这个说法。他试图要将好妈妈与坏妈妈、好爸爸与坏爸爸以及父母亲彼此分离,但是都失败了。代表坏父亲的章鱼已经与另外一边的好父亲混在一起,而且占据一切。

我在注记中对于理查的转变及其背后之因素所做的说明,纯粹是从分析技巧与理论的观点来看,许多进展其实未能够维持下去。我的目的是要呈现分析过程中起伏不定的现象,而并未假设这些进展是长远的。如《序言》所述,这些转变的成果无法持续下去,主要是因为分析时间太过短暂。我们都知道,在分析过程中一再地反复经验,意即一个完整的修通过程(弗洛伊德),是维持分析成效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