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qīnɡ·郑zhènɡ燮xiè
咬yǎo定dìnɡ青qīnɡ山shān不bú放fànɡ松sōnɡ,
立lì根ɡēn原yuán在zài破pò岩yán中zhōnɡ。
千qiān磨ó万wàn击jī还hái坚jiān劲jìnɡ,
任rèn尔ěr东dōnɡ西xī南nán北běi风fēnɡ。
诗文大意
紧紧咬定青山毫不放松,
一直深深扎根在石缝中。
经无数打击仍坚定苍劲,
任凭你四面八方起狂风。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 ________2. 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诗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爱兰的高雅、竹的强韧、石的坚定,所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这一天,他又画了一幅《竹石图》,画中的竹子在山岩中扎根,卓然挺立,任狂风劲吹也不为所动。诗人在这幅画上写下一首题画诗,赞美竹之品格,抒发自己的情怀和志向。
细品词句
这又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赞美竹子的坚劲顽强,隐喻诗人刚毅强韧,不肯摧眉折腰、随波逐流的心志。
前两句写竹子扎根立身之所。
首句就奇峰陡起,“咬”字用得既“狠”又“准”,它的根就像利齿一般,用尽力气紧紧地“咬定”青山,形象地写出了竹子扎根之深、之牢,再加上“不放松”,竹子无比坚定顽强的生存状态跃然纸上。
第二句紧紧承接第一句,讲竹子如何“咬定”——将根深深扎入石缝里,“原在”说明竹子从生长初期就已经在石缝中扎根,天长日久,越扎越深。“破岩”除了说明岩石有缝隙,也让人想象——石缝被竹子生长的巨大力量拱开了。
这两句在描绘竹子的同时也在隐喻:为人要强韧、自立,底气要十足、根基要牢固、心志要坚定。
后两句描写竹子如何面对外界的打击。这打击不是一时的,而是“千磨万击”,一年四季从不断绝,无论打击有多少次、有多强烈,竹子还是一如既往地坚韧不屈、苍劲挺拔。这打击和磨砺来自何处呢?是第四句中的“风”,“任尔”显示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东西南北”,是讲自然环境险恶,狂风可能从各个方向袭来,打击可能来自任何地方,但无论来自何处、力度如何,在竹子看来都是一样的,无论你怎样,我都一样“坚劲”。
竹子寄托了诗人的情怀和意志,他告诉我们:人生可能会不停地承受来自各方的打击和磨难,但是只要自己立足稳固,意志强韧,就可以做到不媚世俗、不惧风雨、卓然傲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