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shí灰huī吟yín(1 / 2)

明ínɡ·于yú谦qiān

千qiān锤chuí万wàn凿záo出chū深shēn山shān,

烈liè火huǒ焚fén烧shāo若ruò等děnɡ闲xián。

粉fěn骨ɡǔ碎suì身shēn浑hún不bú怕pà,

要yào留liú清qīnɡ白bái在zài人rén间jiān。

诗文大意

经过千锤万凿出自深山,

把烈火的焚烧视作等闲。

粉身碎骨仍然毫不惧怕,

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 ________2. 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写下这首诗时诗人还是个少年。受历史上文天祥等忠臣义士的感召,诗人自小就有清白做人、以身许国的志向。

他平时用功读书,同时也注意关注民生、观察世界。这天,他路过一座石灰窑,观察了解了石灰采制的过程:先从山中开凿矿石,经过烈火焚烧后再碎成粉末,最后变成洁白的石灰,供人们在建筑、生活中使用。

石灰本是普通、廉价的事物,诗人却对它深有感触,他从石灰的采制联想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写下了这首托物言志的诗。

细品词句

这首诗前三句依次讲述了石灰采制炼造的过程,用拟人的写法展现出石灰蕴含的品质,实际讲述的是仁人志士的精神成长和生命过程。

首句讲石灰的开采,工人需进入深山开采石灰石。“千锤万凿”表面上说石灰石要经受敲打锤凿,实际比喻有志之士少年时经历的刻苦学习、磨炼的过程,“出深山”说明他们出身乡野,怀揣着才学和壮志走向朝堂,要造福国家和苍生。

第二句写石灰的烧炼,古时石灰石要经过七天以上的焚烧才能烧制完成。“烈火焚烧”象征着志士经历的种种挫折、磨难与考验。如果熟悉历史就会知道,自古忠贞之士要面对的不只是身体上的摧残,还有心灵上的痛苦。但是这些在他们看来“若等闲”,他们永远从容不迫,不怕毁谤、不惧艰险。

第三句写石灰的粉碎与制成,石灰石煅烧后碎成洁白的粉末,就可以供世人使用了。“粉骨碎身”象征着生命的结束,忠义之士面对人生的终结也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直抒胸臆,总结全诗。当然,表面上看还是石灰的精神:石灰色白而性烈,不会腐坏,可以灭虫解毒,以自己的粉身碎骨造福人间。而诗人的志向也正是如此:清白做人、廉洁正直,哪怕牺牲也要为人间留下清正之气。

这首诗咏物言志,把人生追求和石灰的炼制过程融为一体,磊落豪迈、铿锵有力。诗中所表达的精神也正是于谦本人的写照,令人读起来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