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掌控社交(全两册) > 第20章 获得老板的支持

第20章 获得老板的支持(1 / 2)

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选择或决定是合理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在前进途中都会让步,除了那些受到感情或者直觉影响的精神病患者。

我们更容易屈服于个人魅力,而不愿与其争论。不管怎样,我们明显更加偏爱有魅力的人。

换句话说,通过拨动你的领导的敏感之弦,你总能收获更多。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而且这一招对你大有裨益。你不仅能从源头上消除他对你的负面情绪,而且工作上还能事半功倍,获得更为理想的工作氛围。

如何做到呢?这需要你从感情的角度,而非阶级斗争的角度,重新审视你和老板之间的关系。

不要把老板当成老妈!

每次当你的老板对你提出各种请求的时候,或者当你觉得时机到了,可是他仍拒绝你升职加薪的请求的时候,你很想在他面前大哭一场,或者给他一个耳光。

毫无疑问,你完全错了。你表现得不再职业,而更像个六岁的小姑娘或者小男孩儿。你在办公室的行为就跟在家里一样。因为你在办公室里再现了属于家庭式的行为方式和角色。这属于互动和关系情结系统,你卷入了个人情感,采取了情绪化的“回应”方式。

简言之,工作中遇到的和老板、同事之间的问题,和小时候在家里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而我们选择了同样的应对方式。只不过这次更加危险。你的老板可没有你妈妈那么耐心。他可以完全否决你的晋升,暂停发放你的工资,当你反应过激的时候,他甚至可以解雇你。有个好方法可以帮你改变这个系统,也就是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收起你那套小孩子的做派。当然了,你不可能把一个残暴的老板变成特蕾莎一样的母亲,但你至少不再感觉酷热难当,或者凉透人心,或者像在众目睽睽之下游泳一般,感觉很不舒服。你能更好地处理矛盾(不仅仅是和你老板之间的)。你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也会改善,你也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才能天赋。关键是,你会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谁是真正的领导?

名义上的领导是一个人,但实际上是另外一个人。如何找到那个掌握真正权力的人?请看以下几个特征:

当他说话的时候,所有人都认真倾听。

人们经常询问他的意见。

他知道如何征得大家的一致同意。

他敢于提出反对意见,敢于逆流而行。

他可以不参考“上头的意见”而自己做出决定。

他可以阻拦一个决定。

他更令人尊敬而不是让人害怕。

他拥有庞大的人际关系网。

为什么你的老板像你的老妈?

你的老板很像你的妈妈?总是如此。尽管老板大腹便便,吃很多香肠,并且鼻子上还长着一个大大的带有黑色汗毛的痦子(而你的母亲则更像是萨克森瓷器);尽管你的母亲像个悍妇,(尽管)你的老板则更像个老好人,而不是个凶残的野兽。他们两个很像,因为实际上,老板在你的人生中占有了一个类似母亲的(代表权威和日常性的)位置。你和老板之间的关系结构类似你和母亲之间的。潜意识里,你对老板再现了你对待母亲的态度。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因为相对于你而言,他们两个有很多相同点。

你依赖他

当你还是一个小姑娘或者小男孩的时候,你的生活完全依赖于你的妈妈。你指望她在固定的时候给你吃饭、洗漱、穿衣。你尽量遵从她的要求行事,因为你爱她,但也是因为你非常非常需要她。你的老板也是一样的。你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他给你钱养家糊口,让你可以洗个泡泡澡,还有钱在飒拉(ZARA)或者盖璞(GAP)买件小小的羊毛套头衫,或者让你在香奈儿和阿玛尼那里定做西服套装。你也很需要他,不管你愿不愿意(双方),你们之间自动地建立了情感关联。

你需要向他汇报

你第一个需要汇报的人就是你的妈妈。“你刷牙了吗?”“——刷了,妈妈。”“我之前让你整理下房间,你收拾了吗?”“——我收拾过了,妈妈。”她也是第一个奖励你的人,她会说:“我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成功地喝完了一碗汤,或者第一次独自洗了一个澡。也是她承诺如果你在第三学期测试中考取好成绩,她就带你去迪士尼乐园。当你忘了带阅读课本去学校,或者打碎了一个中国制的大瓷花瓶,或者撞翻了客厅里面奶奶送的礼物的时候,也是她惩罚你不让你看一集《长袜子皮皮》(3)。你的老板接了你妈妈的班。如今,你需要汇报的人是你的老板。现在,是他在使用那套大棒加红枣的手段。如果你成功说服了一个他关注了很久的大客户,他承诺会给你发奖金。如果你开会的时候迟到了,或者你的办公室一团乱的时候,也是他当着所有人的面责骂你。

你和他一起“生活”

你几乎每天都可以看见你的老板,就跟看见你的妈妈一样,通常情况下,你和老板待的时间甚至比你美好童年时代和母亲待在一起的时间更长。除掉你的睡眠时间、在学校的时间,以及母亲自己的工作时间,实际上,你每天和母亲待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三到四个小时。而你每天和老板待在一起的时间至少有七个小时,而且他还经常站在你身后盯着你。不可避免地,与他在一起,你还将拥有人力资源专家所说的“情感欲望”。你需要得到他的认可、他的赏识、他的喜爱。

你必须尊敬他

和你的老板在一起就跟和母亲在一起一样,有一些心照不宣的规则。在他们面前,你的行为必须符合某些行为准则。比如,你必须表现得对你的老板或母亲十分满意,即使你看不惯他们。即使自己丢面子,也要给老板或母亲面子。你绝对不能质疑老板或母亲的命令,即使你觉得这些命令没什么意义。要首先履行自己的义务(你的工作、你的作业),再去考虑你的安逸和享乐等。

你必须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

在办公室跟在家里一样,你不能表达自己的“负面”情感。你不能惹恼你的妈妈,不能对她送的生日礼物表现出失望,或不能因为她没有遵守诺言而抱怨她。对待你的老板也是如此。你不能猛烈地摔他办公室的门,当他给你一台破旧的Powerbook(4),而不是你一直期待的最新的iMac电脑时,你不能拉着长脸对他,或者三个月以来一直拒绝与他共进午餐,就因为他对你说:“尼特,现在别跟我争论了。”

你必须与人分享他

老板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老板。就像你的妈妈一样,你应该和其他人分享她。你的老板很像你的母亲,但他也很像财务总监的母亲、像办公室第三经理助理的母亲。因此,不可避免的是,竞争和情绪连锁反应仍然困扰着你与老板的关系,就如同这也困扰着你和母亲的关系,从而重新激发了你所有的不良反应(那些对你的人生和职业造成伤害的反应)。

“这周末,我的老板邀请了我和我的伙伴,我去不去呢?”

露西,29岁,客户经理

最好“别去”。我们每个人都有社会角色,如果把忠实的合作伙伴和休闲娱乐的伙伴这两种角色混为一谈,你将会冒很大的风险。老板邀请你共度周末,

甚至共度假期,这意味着抹除掉你们的层级差异,然而大部分法国老板,即使是最随和的老板,都不能真正忍受这一点。要么你就保持你们之间的层级距离,随便度过你的周末或假期。如果老板邀请你共度一个周末,甚至一两周,这个陷阱则更加危险,通常这样的人十分专横:他们独来独往,没有朋友;他们醉心于个人影响力,并且将这些运用到他们的合作伙伴身上。另外一个谢绝这种邀请的好借口:你的伴侣。一般而言,我们温柔的另一半难以忍受我们服从他人的命令。简而言之,找个借口吧!

如何不再将老板当成老妈?

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用更恰当的行为来代替你以前的防御反应。这不是一蹴而就的。童年时期的习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但是,通过以下六种策略,你很快就会从孩童时期的反应中解脱出来,与你的老板(或其他人)建立一种更舒服、更有利的关系。

1.不要把他妖魔化

这是一种老旧且幼稚的想法。我们做了一件蠢事,我们感觉做错了,所以我们就控诉他人以求自保。我们寻找一个罪人,指定一个替罪羊。我们对妈妈说:“我之所以没做作业,是因为安托万(弟弟)就知道打搅我。”或者对老板说:“资料之所以没有准备好,是因为德尚把复印机给堵了。”丢掉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的坏习惯。改变就从对待你的老板开始吧。当和他共事的时候,事情进展不顺,你们两个都有责任。他就是他,不要指望你能改变他,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批评、指责、怪罪他人上,不如好好思考这个问题:“我能做些什么来改善情况、改善我们之间的关系?”

2.别再为他的问题烦恼

当我们小的时候,妈妈是如此重要,我们花很多时间去观察她,去看她是否开心,我们是否做得妥当,等等。如果她刚刚收到税单,或者她花了两个小时等消防员过来,那么她脾气变得很糟糕,但我们会傻傻地想:“这都是我的错,一定是我不好。”面对你的老板,你也延续了这种想法。每次当你皱起眉头的时候,你并没有意识到你在仔细观察老板的情绪。当他某一天面色不善的时候,你不会认为“他碰到私人问题了”,而是觉得“他对我摆脸色,一定是因为我犯了什么错”。忘掉这个想法。你的老板也有自己的生活(跟你的妈妈一样),他也会遇到自己的问题。你不用对他哪怕最细微的脾气变化而负责,专注于自己的态度就好。这能帮助你抽离自己的情况和反应,摆脱不良的情绪,从而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

3.不断提醒自己

孩提时代,妈妈对你说:“我不喜欢小女孩(或者小男孩),他们趴在桌子上就跟小猪一样。看看你那三岁半(比你小两岁)的小表弟雨果,他简直完美!”你就会想“我永远做不到他那样”,然后你就把手指再次插到胡萝卜泥里。所以,你的妈妈生气了,对你吼叫。你非常惶恐,于是直接在非常干净的睡衣上擦手(机械地)。此时,你的妈妈大发雷霆,打了你一下手(哎呀),你就开始哭了。当你的老板对你说:“又迟到了!很明显,我们没办法信任你!”或者,用挖苦的语气对你说:“瞧瞧!你这周工作很吃力!”你又陷入了同样的恶性循环:压力—无效的防御行为—压力增加—行为放大—压力进一步增加—行为进一步放大等。我们想摆脱恶性循环,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随时提醒自己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否则,我们就会遗忘它,因为比起努力改变,采取惯有的反应总会更舒服、更容易。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提醒自己,以免遗忘。在你的台灯上贴一个便利贴,写着“恶性循环”,或者随便写点什么,或者在电脑上定时设定提醒,在办公桌上别一个安全别针,或者反着戴戒指,等等,以便提醒自己摆脱这些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