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什么叫正规军啊(2 / 2)

关于引进数量,方案建议:“考虑到是合作初期,旨在探索模式、培育市场,建议每年引进的韩国电影数量定为3部。

这个数字既能保证一定的交流频率和市场存在感,又便于管理和风险控制,符合‘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

具体流程是:由盛影传媒(在未来也可包括其他获得资质的单位)从韩国市场遴选影片,向广电总局提交引进申请,内容包括影片资料、版权证明、发行计划等。

总局从内容、政策、文化交流价值等多方面进行审查,通过后,盛影传媒便可与韩方签订买断发行合同,然后组织译制、宣传并在其掌控的“中影盛世院线”及其他合作院线发行上映。

王盛静静地听着,大脑飞速运转。

这套模式,与他记忆中未来光线传媒等公司成功运作日本电影(如《你的名字》)进入中国市场的路径何其相似!

都是通过“批片”形式,引进文化相近、类型鲜明、在本土已获成功或具备潜在爆款素质的亚洲电影,利用本土化的精准营销,在中国市场挖掘票房潜力。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韩国电影在九十年代末以来迅猛发展,类型片成熟度高,不乏精品,其紧凑的叙事和强烈的情感张力,对中国年轻观众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若能精准选片,巧妙运作,完全有可能以相对较低的版权成本,博取可观的票房回报。

更重要的是,这项资质的获得,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政策信号。

这不仅是基于《功夫足球》成功的“论功行赏”,更是对盛影传媒过去五年在推动中国电影市场化、产业化改革中所做贡献的肯定,是对其专业能力和市场信誉的认可。

在王盛紧锣密鼓地推进盛影传媒上市的关键节点,这份“恩赏”无异于一支强效助推剂。

“王盛同志,对此安排,你有什么看法或困难吗?”主持会议的副局长点名问道,语气温和但带着审视。

王盛收敛心神,沉稳地站起身,向与会领导微微躬身,然后才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

“感谢总局、文化部、外交部以及中影集团各位领导的信任和支持。将如此重要的试点任务交给盛影,我们深感荣幸,也深知责任重大。”

他首先表态,然后迅速切入实质:“我们完全拥护和支持这项促进中韩电影文化交流的合作决策。

盛影传媒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这项任务。

我们将立即组建专业的国际选片和发行团队,深入研究韩国电影市场,建立与韩国主要电影公司、制片人和经纪公司的直接联系渠道,力求遴选出既符合我国观众审美需求、内容健康向上,又能体现韩国电影艺术水准和产业成就的优秀作品。”

他进一步提出具体构想:“在发行策略上,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影盛世院线’的渠道优势和盛影在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针对不同影片的特点,制定精准的定位和宣传方案。

我们相信,通过精耕细作,完全可以将优质的韩国电影打造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道新风景,满足观众多元化的观影需求,同时为深化中韩文化交流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王盛的回应,既有政治高度,又有商业洞见,更拿出了可行的初步思路,显得既有担当又有章法。

在座的领导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会议最终原则上通过了这项中韩电影换片合作计划,并明确了由中影集团统筹,盛影传媒作为首家试点发行单位具体执行的三部韩国电影引进发行方案。

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首批影片的遴选标准,要求盛影传媒尽快提交详细报告。

散会后,韩三坪特意走到王盛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子,这可是块肥肉,也是块试金石。上面看着呢,好好干,别搞砸了。这对你们上市,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王盛郑重地点点头:“老师,我明白。这是机遇,更是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