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什么叫正规军啊(1 / 2)

四月的京城,柳絮纷飞,春意渐浓。

但在中国电影界,一股比春风更为强劲的改革暖流正在涌动。

《功夫足球》在北美市场取得的突破性成功,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一部电影的票房本身。

它像一剂强心针,不仅证明了王盛和盛影传媒国际化战略的初步可行性,更向高层展示了一条通过市场化、商业化路径实现“文化走出去”的有效通道。

这一成功案例,适时地为正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寻求入世后应对之策的相关部门提供了绝佳的范本和底气。

四月下旬,一场关乎未来数年东亚电影文化交流格局的重要会议,在低调而务实的氛围中于京城举行。

参会方包括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外交部等核心机构,以及作为行业代表的中影集团和风头正劲的盛影传媒。

王盛作为盛影传媒的掌门人,应邀列席。

会议的议题,是探讨并推动建立一种全新的中韩电影文化交流与合作模式。

会议主持由广电总局的一位副局长担任。

他开宗明义地指出:“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必须顺应新形势,开拓新思路。

韩国的影视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其流行文化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加强与韩国在电影领域的合作,既是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我们学习借鉴、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外交部和文化部的代表随后发言,从外交大局和文化互鉴的角度肯定了加强中韩电影合作的积极意义,强调要在“以我为主、互利共赢”的原则下稳步推进。

真正的实质性内容,由中影集团负责进口片业务的吴孟晨进行阐述。

他面前摆着一份初步拟定的合作框架方案:

“经过前期与韩方相关机构,如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等,多轮磋商,我们初步达成共识,拟借鉴盛影传媒与新线影业在《功夫足球》合作中探索出的‘市场对接、精准运作’经验,建立一种‘换片合作’机制。”

他详细解释道:“具体而言,中韩双方约定,在初期阶段,每年由对方国家引进一定数量的电影在本国商业上映。

中方这边的引进、选片和发行工作,将由我们中影集团牵头负责。”

到这里,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王盛,继续道:“根据去年底颁布、今年初正式实施的《电影管理条例》及其细则,虽然进口影片的‘统一进口’资格已收归总局,具体‘发行’业务也不再由中影独家垄断,而是可以指定多家有实力的单位参与。

经过研究,并报请上级批准,我们决定,盛影传媒将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参与到此项中韩电影合作项目的发行环节中来。”

会议室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王盛身上。

这意味着,盛影传媒获得了一项新的、极具分量的资质——参与进口影片发行业务的资质。

尽管在初始阶段,这项权限仅限于此次中韩合作框架下的韩国电影。

吴孟晨进一步明确了运作模式:“引进的韩国电影,将以‘批片’形式进行操作。”

他特意解释了“批片”与“分账大片”的区别,既是对在座所有人的科普,也是正式确认规则:

“‘批片’,即一次性买断国内发行权。片方(或版权方)获得一笔固定的版权费用,无论影片在中国市场票房如何,不再参与分成。

其优势是操作相对简单,前期成本锁定,风险可控。

而‘分账片’,则是外方片商参与中国票房分成,通常适用于好莱坞A级制作,目前有严格的数额限制。我们此次合作引进的韩片,不占用这20个宝贵的分账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