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的第三周,就在华夏大地仍沉浸在《功夫足球》北美告捷的兴奋余韵中时,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票房数据再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新线影业与盛影传媒联合发布的官方简报显示,《功夫足球》上映第二个完整周(4月8日-4月14日),尽管面临部分新片的竞争,但其票房走势依旧稳健,并未出现大幅滑。
周一到周四维持着日均百万美元上下的坚韧输出,而第二个周末(4月12日-14日)再次斩获980万美元。
这使得《功夫足球》在北美上映15天(含首周末三天)后,累计总票房悍然突破了3500万美元大关,达到3951万美元!
这一数字,不仅彻底稳固了其作为2002年度北美市场最成功外语片(非英语片)的地位,更向好莱坞和全球电影市场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电影,至少是某种特定类型的中国商业电影,已经具备了在主流市场持续获取票房的能力。
周星星的“无厘头”喜剧,凭借其独特的文化混杂性和普世情感内核,成功地在北美观众心中刻下了一道鲜明的印记。
王盛在京信大厦的办公室里收到这份简报时,只是微微颔首。
市场的反馈在他的预料之中。
《功夫足球》现在走的路子,与原本时间线上的《英雄》极为相似,都是吃了入世带来的红利,在确保能够上映的前提下,让它们凭借独特的文化奇点,闯入主流视野。
此刻,王盛更关注的是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以及如何将这份突如其来的“国际声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略优势。
很快,一个更具象征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考验摆在了面前——由新线影业出品,已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和声誉的奇幻史诗巨制《指环王:护戒使者》,其中国内地引进事宜,终于尘埃定。
事实上,早在2001年底,该片就已由中影集团完成了引进程序。
但它的具体上映时间和发行模式,却因牵涉到中国刚刚全面推行的院线制改革以及入世后微妙的中美关系,而一度悬而未决。
如今,时机成熟了。
4月上旬的最后一天,中影集团正式宣布,《指环王:护戒使者》定档2002年5月1日,登陆全国院线。
这一天,恰逢中国的劳动节,也是“五一”黄金周长假。
更具有历史意义的是,这部影片将被作为中国电影发行放映体系全面实行院线制改革后,首部在长假黄金档期上映的进口分账大片。
它不再是过去那种由中影独家买断版权、再层层下发到各省市公司的模式,而是严格按照新的分账制度,由引进方(中影)、联合发行方、院线和影院按照约定的比例进行票房分成。
而这部影片在内地的具体代理宣发工作,依据盛影传媒与新线影业之前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在了盛影传媒的肩上。
这一决定背后,有着多重的考量。
首先,是院线制改革的提前完成与渠道统一。
得益于前两年四条院线的成功试点和经验积累,以及《电影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强力推动,原本计划需要更长时间的全行业院线整合,竟然在四月初就基本完成了框架搭建。
全国三十一条院线(包括跨省与省内),总计2672块有效银幕,将在月底被纳入统一的计算机售票和数据统计网络。
这为《指环王》这样需要大规模同步上映的大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渠道基础。
届时,这部电影将在全国31条院线,2672块银幕上同时开画,这是中国电影市场从未有过的统一和高效。
其次,《功夫足球》在北美出人意料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稍稍打消了上层部分人士对于盛影传媒与新线影业这种深度合作模式的疑虑。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盛影接手《指环王》的宣发工作提供了信用背书。
而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源于时代的大势。
中国已然入世,需要在多个领域展现开放与合作的诚意。
电影,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产品之一,自然成为了一个表达善意的“窗口”。
允许一部在全球享有盛誉的美国大片,在中国最重要的黄金周假期之一,由一家具备国际视野的民营公司进行大规模市场化运作,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