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踌躇满志的徐客,办公室内恢复了宁静。
王盛坐回到办公桌前,翻开了一封文件。
文件夹的封面上,规整地打印着标题——《盛影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工作进度计划及节点控制表(内部审议稿)》。
在2002年的中国,企业上市,尤其是民营企业上市,还是一套复杂而严谨的流程,远非后来注册制下的相对便捷。
这份“进度控制表”,就是盛影传媒驶向资本市场这座新大陆的航海图和时刻表。
王盛翻开文件,目光沉静地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节点、责任部门和预计完成时间。
根据表格梳理,整个上市流程清晰地分为几个关键阶段:
第一阶段:上市前辅导(已启动,预计持续至2002年第三季度末)
这是证监会的硬性要求,企业需聘请具有主承销商资格的证券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上市辅导,目的是建立规范的组织结构和完善的运行机制。
高盛、摩根士丹利虽为联席全球协调人及国际配售牵头人,但国内A股上市,辅导机构资格必须由具备国内牌照的券商承担,此角色主要由中金公司担当,其他国内承销团成员配合。
辅导内容涵盖公司治理、财务规范、法律合规等诸多方面,期间需要接受证监派出机构的检查验收。
第二阶段:文件制作与申报(紧锣密鼓进行中,目标2002年第四季度初递交申请)
这是当前工作的核心。承销团、律师(金杜、方达等顶尖律所)、会计师(普华永道)组成的庞大团队,正在对盛影传媒进行全方位的尽职调查。
需要制备的文件浩如烟海:《招股明书(申报稿)》是其灵魂,需要详尽披露公司信息、业务数据、风险因素、募集资金用途等;
《发行保荐书》、《法律意见书》、《审计报告》及三年一期的财务报告等则是关键支撑。
每一项数据,每一句陈述,都需反复核对,确保真实、准确、完整,经得起监管和市场的双重审视。
第三阶段:证监会审核(预计2003年第一季度)
材料递交后,将进入被称为“排队”的审核阶段。
发行审核委员会将召开会议,对申请材料进行审议。
虽然盛影传媒作为文化体制改革标杆企业,可能享受“绿色通道”的便利,但审核的严格性不容置疑。
任何瑕疵都可能导致反馈意见、甚至否决。
第四阶段:发行与上市(目标2003年第二季度,视市场情况而定)
一旦通过发审会,取得核准批文,就将进入最后的发行阶段。
包括确定发行价格区间、进行路演(向机构投资者推介)、网下配售和网上申购。
最终,股票将在魔都证券交易所或鹏城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正式成为“中国电影第一股”。
王盛的指尖在“募集资金用途”一栏轻轻滑过。
表格中列明,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1.全国现代化多厅影院建设与收购;2.影视剧内容制作与版权储备(包括《博物馆奇妙夜》系列、规划中的仙侠大片等);3.数字特效技术研发与设备升级;4.补充流动资金。
看完。
王盛拿起内线电话,接通了李婷婷:“婷婷,上市进度表我看了。通知承销团和各中介机构负责人,明天上午九点,开一个协调会。
我要听最新的进展汇报,特别是尽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招股书草稿的撰写情况。”
“好的,王总。”李婷婷利地回答,随即语气微顿,“另外……王总,范胖刚才来电话了。”
王盛眉梢微挑:“什么事?”
“她问高媛媛去哪了,在学校没见到人,霍旋老师(北电98级表演班班主任)只请假拍戏。”李婷婷如实汇报,“我按您之前的吩咐,告诉她媛媛在拍戏,公司近期因上市事宜,对非重点项目的开机宣传有所控制。”
王盛“嗯”了一声,语气平淡:“她信了?”
“听起来是信了,我让她安心准备毕业大戏。”
“好,处理好就行。上市关键期,这些琐事不要分心,也不要让无关消息干扰市场。”王盛叮嘱了一句,便挂了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