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481章 科学院和工程院的争执

第481章 科学院和工程院的争执(1 / 2)

第480章科学院和工程院的争执

五月伊始,春意正浓,但科学院学部工作局那间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气氛却有些凝滞。

张主任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光落在面前堆积如山的牛皮纸档案袋上。

又是一年院士增选提名季,自4月1日通道开启,各类推荐信函便如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这张宽大的办公桌淹没。

他习惯性地拿起一份材料,拆开,审阅,确认提名资格、成果清单、同行评议————

他的职责是进行初步筛选,确保每一份提名都符合基本规范,这项工作繁琐而枯燥,需要极致的耐心和细致。

这项工作他做了多年,早已驾轻就熟,本该是例行公事般的节奏。

但今年,一丝不同寻常的凝重,自他眉宇间悄然浮现,搅动著这间窗明几净、本该静谧的办公室。

「嗯?」

张主任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角,指尖在最新送达的几份材料上划过。

他的动作明显慢了下来,手指在几份格外厚实的档案袋上流连,拿起,放下,又拿起。

随即无意识地敲击著桌面,发出细微却清晰的嗒嗒声。

最终,他还是抽出了那几份格外惹眼的档案袋,将它们单独摞在桌角。

信函的落款单位分量十足:科学院院长亲署、国家基金委主任、能源局————

甚至还有几个地方顶尖科研机构的联名请愿书。这些推荐方本身就代表著权威,它们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个名字—洛珞。

张主任的眉头拧得更紧了。

他放下手中的信件,拉开抽屉,翻找出一个标记著「L」的档案夹。

抽出里面的材料,他的目光在那些早已熟稔于心的履历上快速扫过:二十八岁,华国首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独一无二的「盘古勋章」持有者————这些成就,任何一项放在科学院内部考量,都堪称科研领域的里程碑,分量早已远超院士门槛许多。

科学院这边,单凭他在基础数学和物理理论上的开创性贡献,就足以毫无争议地登顶。

他轻轻合上档案夹,指尖无意识地敲击著桌面。

这本应是件大喜事,为科学院迎来如此光芒万丈的年轻天才。

但张主任的眼神里却透著一丝不易察觉的烦恼,那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或者说,是某种微妙的、难以言说的纠结。

成就毋庸置疑,问题在于——年龄。

张主任喃喃自语,对著简历上那张过分年轻的脸庞叹气:「二十八岁的院士?别说华国,翻遍各国科学院史册也找不出第二个!这年龄报上去,怕不是要掀了学术界的屋顶————」

他脑海里浮现出外界众人惊掉眼镜的画面,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仿佛能听到消息公布后,社会上必然掀起的滔天巨浪。

赞誉与质疑会同时爆炸。科学院增选院士,历来讲究深厚的积累和公认的威望,这几乎是约定俗成的「资格线」。

洛珞的成就早已炸穿了这条线,但把他放进那平均年龄六七十岁的候选人名单里,会不会显得太————突兀?科学院作为学术最高殿堂,一举一动都牵动著无数目光。

报上去,舆论会怎么看?会不会有人说科学院为了抢人而坏了规矩?可不报?张主任自己都摇头,那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洛珞的贡献若不够格,还有谁够?这压著不报,才是对科学院公信力的最大伤害。

年龄,成了横亘在天才与至高学术头衔之间一道无形的门槛。

就在张主任对著那堆烫手的推荐信,在「报」与「顾虑」之间反复拉扯时,突然,一阵敲门声打断他的思绪。

「老张,忙著呢?」

工程院院士增选办公室的王主任推门而入,笑容满面,手里还拿著一个鼓鼓囊囊的文件袋。

「哟,老王,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快坐。」

张主任暂时放下心头的纠结,招呼著。

王主任熟稔地坐下,把文件袋随意放在茶几上,先是聊起了最近的天气和院里的一些琐事,语气轻松。

张主任心不在焉地应和著,眼神时不时瞟向自己桌上那堆「文件」。

王主任何等精明,看出张主任的魂不守舍,关切地问:「老张,看你愁眉不展的,遇到难事了?提名季嘛,压力是大点。」

张主任叹了口气,像是找到了宣泄口,指著桌上那摞文件:「唉,还不是为了增选的事,喏,就那位洛珞教授。」

王主任眼神微微一凝,但没打断,只听张主任继续诉苦:「成就?没得说!诺奖、最高奖、盘古勋章,哪一项不是惊天动地?洛氏理论、聚变堆工程,哪一样不是改写历史?推他的单位分量你也看到了————按道理,增选他天经地义,板上钉钉!」

他话锋一转,声音压低,带著深深的忧虑:「可老王啊,他今年才二十八啊!咱们科学院院士,哪个不是皓首穷经,积攒了半辈子声望?把这么年轻的名字写进增选名单,老百姓会怎么看?学术界内部会不会有非议?说他资历太浅?说我们科学院急于求成?」

「这————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点?我心里是真没底,报上去吧,怕引起不必要的风波;不报吧,这道理上、良心上都过不去啊!这位置,烫手得很!」

张主任越说越激动,仿佛要把刚才独自纠结的所有顾虑都倒出来。

谁承想,听完张主任这一大段掏心窝子的烦恼,王主任非但没有表示同情或赞同,反而「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紧接著是更爽朗的大笑。

他拍了拍自己带来的那个厚实文件袋,眼神带著几分「原来如此」的狡黠和不容置疑的底气:「哈哈哈!老张啊老张,你这纯粹是多虑」了!别纠结了,你们科学院这边,干脆别报了!」

张主任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啊?老王,你这话什么意思?」

王主任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带著工程人特有的务实和斩钉截铁,他把文件袋往张主任面前一推:「意思就是——洛珞教授院士增选的事,我们工程院这边报!你瞧瞧!」

他打开文件袋,哗啦啦倒出一大沓提名材料,数量比张主任桌上的只多不少。

「看到没?我们工程院收到的提名,都快堆成山了!盘古堆」选址论证、伏羲堆」技术路线优化、工程实现中的关键难题突破————哪一项不是硬邦邦的工程实践?解决了多少实际难题?改变了多大的国计民生?」

「这些成就,放在我们工程院,那是实至名归、众望所归!他领导的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是改变世界的超级工程!我们工程院,才是他这份功勋最合适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