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位面的供应和稳定,这种每天都在和死亡赛跑的站点和其上寄居的群体,对资源有无上限的需求,会用尽一切手段夺取灵质、人员和技术——从其他站点那里取得现成的则是最快捷的方法。
大部分站点都会用另一个名字称呼它们——“位面海盗”。
铭刻者文明虽然没有和其他站点作战的经验,但它们能够同化大量位面,靠的不仅仅是包容任何文明的意识上载,Lv.5的等级也不是摆设。那场冲突仅仅持续了三天,就以海盗不得不撤退为结局告终。
然而那个漂泊站点离开前,给铭刻者留下了一份惊喜。
它藏在一个被挽救回收的上载意识体里,跟着它一起返回了数据空间。
准确来讲,那只是一个粗糙的程序,一个低级人工智能,只能做一些最简朴的神经学习、数据搜索和再重组工作。铭刻者文明从来看不上这种东西,它们的数据沟通比它更高效,根本不需要人工智能提供什么帮助。这种智能助手未被列入任何研发名单——它根本没有被研发的价值。
最后经过一番核查,铭刻者认定这是个无害的小程序,本着全体共享的态度,将它放进了属于整个文明的数据库里。
不久后,一个上载者对其进行了一番测试,发现它能够被用于艺术创作。虽然最开始仅限于一些简单画作,成品粗糙不已,甚至扭曲得不像样,引来阵阵嘲笑,但不少缺乏创作能力的底层上载者对其寄予厚望。他们嫁接其他技术,开始对它进行优化、训练,希望它能够帮助它们加入大创作,攀登艺术等级。
灾难由此开始。
数据库里有着全文明所有艺术家的成品,到处都是喂养这无机怪物的食粮,在超级硬件和运算设施的加持下,它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
训练第5天,这个AI准确绘出了人类的形体,只有手指和诸多细节存在错误。
第10天,AI的画作和人类的画作间仅剩下微小的区别。
第20天,AI已经能够模仿铭刻者文明内所有艺术家的风格。它比最精妙的机械臂还要稳当,比效率最高的上载体还要快,就连选择主动消亡的过世者的真迹也能被完美模仿,甚至继承风格,将其运用在任何题材上。
第30天,大量和AI的学习素材相似,但又无法找到某一具体仿造作品的画作,如海啸般淹没了数据库。
仅仅需要一点点提示词,就能以数秒完成一个艺术家从构思设计到实施所需的全部工作,不需要天赋、不需要技术、甚至不需要任何对画画一事有任何技术或理解,就可以一跃从旁观者变成画师,与那些付出无数心血和劳力的创作者们平起平坐。
人类的天性是懒惰,上载体们也不例外,逐渐的,越来越多的上载体或是怀着尝试的心思,或是怀着好奇,或是怀着恶意,开始利用这个AI输出自己的“创作”,并将自己冠名为创作者。
如果有了捷径,谁还会去走远路?如果以人手创作会被嘲笑、被讥讽、被立即拿去“学习”并取而代之,谁还会踏踏实实构思和动笔?
第35天,宇宙不再认可铭刻者文明的绘画。
美术在铭刻者文明中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