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迈向多元位面的那一刻,铭刻者文明就意识到,宇宙不喜欢他们。
铭刻者拥有高度发达的星际旅行和殖民技术,他们以符合太空时代幻想的方式,对所发现的位面展开殖民发展,借助独特的“思维上载”技术,他们可以将思维以数据形式快速递送于各个位面的“人造躯体”上。
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强整个文明的凝聚力,在信息空间中,信息沟通和交流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躯体的可替代性也让他们不惧死亡,在机械躯体死亡的前一刻,只要将意识撤离,便可最大限度的降低牺牲。
在科技方面,他们迈步在整个宇宙的第一线,靠着纯粹的科技力量挺过破碎位面的一次次绞杀,攀登到了Lv.5。
然而人造躯体有一个巨大的风险。
宇宙只承认“人类”,而拒不承认装载在机械躯体上的意识,不认可机械脑内承载的意识属于一颗灵魂。
因此,与其说是铭刻者们在科技上一骑绝尘,不如说这是不被宇宙认可的被迫之举,所有上载体都无法承载中转点制造的兑换能力,被迫采取了其他手段来适应多元位面。
但好景不长,即使反复更换机械躯体,不断延长上下载频率,灵魂及意识的衰亡也不可避免,为了对抗这种精神层面的衰退,经过整个文明的大讨论,铭刻者们得出了两条纲领:
第一,至少百分之一的成员必须保持至少80%的原装肉体,不得使用意识上载。
第二,调整文明的发展方向,文明内的所有人类,要以曾经追逐科技的热情追逐艺术,维持精神能量。
他们发现灵质的流动与精神能量息息相关,宇宙呈现为一种独特的“唯心主义”,借助灵质,精神可以决定物质。艺术是少有的被宇宙认可为“彰显灵魂”、“独属于人类”的举动,也能有效唤起意识体们淡漠的情感,维持住“人类”的身份。
为此,他们甚至修改了社会的底层逻辑,让新体系完全以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为标杆来划分等级和资产。
靠着及时的转变,铭刻者文明熬过了这场衰退危机,继续扩展它们的探索版图,寻找其他文明存在的痕迹。
在距今大概三十多个灵魂游戏主世界年前,铭刻者找到了“外星生命”。
......也可以说,是“外星生命”找到了他们。
道路可以连接陌生位面,自然可以连接其他站点的绑定位面。
不是所有站点都秉承着小心翼翼接触试探的举措,也不是所有站点在发动进攻之前,都要考虑自己的绑定世界是否会有被攻击的风险的。
铭刻者文明遭遇了一个“漂泊站点”。
抛弃了绑定位面,以中转点为家,开展着永恒游荡的居无定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