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我的时代1979! > 第172章 前世也是个乐迷

第172章 前世也是个乐迷(1 / 2)

他顿时多了几分亲近:“成军同志过誉了!不过是想在乱象里拨点清明,哪及得上你搞创作的。听说您你对‘文艺赋能实践’有独到见解,徐主任跟我们提了好几回,我还盼着待会儿讲座能好好听听呢。”

“您客气~”

一旁的孙颙这时也赶紧上前:“成军同志,咱们之前见过,我就自己不介绍了,晚上的讲座也是要跟您多学习!”

许成军笑了:“孙同志太谦虚了!你的《年轻的朋友》我读过,徐主任说您是好苗子,依我看,这苗子早长起来了。”

“哥!”

身后的许晓梅这时轻轻拽了拽许成军的衣角,小声抱怨,“再聊下去,交响乐都要开场了!”

许成军这才想起身后的姑娘,笑着介绍:“哦对,这是我妹妹许晓梅,在复旦图书馆工作,我硬拉她来听讲座,顺便听听交响乐。晓梅,快跟郭老师、孙同志问好。”

许晓梅赶紧收起怀里的书,规规矩矩地鞠了躬:“郭老师好,孙同志好。我哥总说我光埋头画画不行,得多听听文学讲座,可我觉得……”

她话没说完,被许成军递过来的眼神打断,只好吐了吐舌头,把“还不如看画展”咽了回去。

郭豫适瞧着这兄妹俩的互动,忍不住笑了:“小姑娘这股子劲头好!年轻人就得有自己的主意。咱们先往礼堂走,路上我跟您说说讲座的安排。

徐主任特意把场子设在大阶梯教室,来了不少骨干教师,还有些学生闻着消息要旁听,都盼着您多讲点创作里的‘实践门道’呢!”

许成军点点头,跟郭豫适并肩走着。

刚走到大礼堂门口。

就见不少华师的学生在门口等着。

郭豫是表情有点尴尬。

“大家对你的讲座很期待啊~”

再怎么说,许成军是复旦的,这么多等着签名的让他也有些尴尬。

有眼尖的甚至追到了许成军面前,希望能得到签名,他这种行为导致更多的人来模仿他,甚至排练的其他上音的学生听到了,这是那个写出了《试衣镜》《红绸》《谷仓》和一系列的许成军,也来找许成军要签名。

许成军甚至对这些上音的学生多了点不一样的意义。

他还是诗人也是音乐人。

这对搞艺术的上音的年轻朋友们有些着魔的吸引力。

听一些学生说,上音已经有了“许成军诗歌研究会”,专门分析他的诗歌和音乐作品,把他推为南方现代诗第一人。

因为许成军还没有单行本,于是他们拿着各种杂志,以《收获》居多,但竟然还有拿着《安徽文学》的人前来。

“成军老师,给我签个名吧。”学生们说。

“我也是学生呢。”许成军一边儿签名,一边儿吐槽。

这会儿的作家签名不单单是签个名字,如果郑重的话,还得有个祝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志者,事竟成”之类的祝语。

许成军挑看得最顺的写了几条签名,就应付着说晚上讲座还可以给大家签,不要影响大家上课。

我艹,怎么还有拿着《文汇报》来的?

这一期还是某大学教授骂我的那一期?

许成军嘴角微微抽搐。

但是学生读者忍不了了:“签这吧。我好不容易才碰见你一次的……”

这儿?

一旁的郭豫是不知情,有点摸不着头脑。

孙颙一直关注许成军,知道那些评论的情况,拿起了研究生学长的架子。

“学弟,下回拿个其他杂志让成军同志签吧!”

读者又催促:“可我今天就带了这个,成军同志,替我签一下吧!”

“诶,你这——”

许成军摇摇头,打断正要发作的孙颙,拿起笔刷刷地签上了最近刚研究的艺术签。

后面补了一句:‘祝你勇敢面对人生的暗流。’

孙颙眼睛一亮:“成军同志,还是有格局~”

许成军:“何必难为人家呢!”

走进礼堂。

许成军的位置是第二排。

第一排都是重量级嘉宾,提前定好的。

魔都分管文化领域的领导、上音贺绿丁院长、副院长丁善得、华师校方领导、甚至来了漂亮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小日子驻沪总领事等

这帮外国人到是开心的不行。

在这个时期的中国确实难得有这样的盛大演出活动。

刚在第二排落座,暗红色丝绒座椅还带着礼堂的凉意,许成军胳膊肘就被人轻轻碰了下。

抬头见是魔都文艺出版社的周行严。

也是之前作协活动见过。

他笑得眼角堆起细纹:“成军同志,可算见着你了!听说《红绸》加印第三次了,都说你这是把中国现代文学的新路子给趟出来了!”

“嗨,都是读者捧场,哪有那么些玄虚的新路子。”

周行严笑的更起劲了。

其他年轻人得势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号人物。

但这许成军倒是有点胜不骄败不馁的那味了。

后生可畏!

大家之相!

他这刚想继续寒暄,加深感情,要是能拿下《红绸》的单行本版权那可就太好了!

却不想旁边《解放日报》的副主编陈请泉同志也凑过来,递烟的手都带着劲儿。

“老周说得对!之前还怕‘反思文学’没人敢写,你倒好,《谷仓》里那股子对过往的剖白,既不避重也不煽情,连作协的老领导都夸你是‘开创者的胆识’!

晚上讲座我可占好座了,得好好听你讲讲‘文艺赋能实践’——徐主任跟我们吹了三回,说你这想法能给文坛提气!”

周行严翻了个大白眼。

你特么浓眉大眼的也是个谄媚小人!

许成军刚要摆手客气。

眼角余光先扫到前排动静。

仨人顿时也没了递烟、聊天的场合。

定睛一看。

上音的贺绿丁院长正陪着分管文化的李副市长落座,身后还跟着央音的赵风院长,几人低声交谈时。

许成军瞥了眼节目单,《红旗颂》《森吉德玛》的曲目名映入眼帘。

而斜前方的外宾席上。

金发碧眼的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路易斯正举着相机,对着舞台上调试乐器的乐手拍照。

一旁的学生好奇的张望。

这样手持小巧的相机在此时的中国还是难以奢求的存在。

更奇的是,

旁边还有《纽约时报》的记者则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钢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隐约传来。

这么个音乐交流活动有这么高的规格?

“许老师!签个名吧!”

身后突然涌来的声音打断思绪,几个穿蓝布校服的学生挤到跟前。

上音作曲系的女生手里攥着特制乐谱纸,红着脸递过来:“我们‘诗歌研究会’上周刚用您的《向光而行》试写四重奏,您看能不能签在谱子上?”

她们来的急。

一会就要上台演出,也算是“没组织,没纪律”的行为了~

许成军笑着给上音的女生签好了字。

他现在是理解为什么大作家都练一手艺术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