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赵工程、吴启华也先后赶到,看到这一幕,全都倒吸一口冷气,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
“怎么回事?”石毅的声音低沉得可怕,目光扫过现场每一个人。
负责工艺的工程师战战兢兢地汇报:“旅…旅长,工艺…工艺完全是按照您提供的参数和流程进行的…真空度、温度、压力、树脂配比…都严格监控…就在固化升温的最后阶段,突然监测到内部电流异常飙升,然后…然后就…”
“检查过所有监控数据吗?异常前的任何微小波动都不准放过!”钱伟急切地追问,他更关心事故原因。
“正在调取…数据记录是完整的…”
石毅没有说话,他走到报废的线圈前,不顾劝阻,亲手触摸了一下那烧毁的伤口。
焦糊的材质刺痛了他的指尖。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回忆着所有关于超导磁体制造的细节。
VPI工艺是成熟技术,问题出在哪里?材料?工艺参数?还是…环境?
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视着车间环境,忽然,他停在了一台大型除湿机的出口上。现在是北方冬季,空气干燥,除湿机虽然开着,但负荷并不大。
“今天的湿度记录调出来。”石毅突然命令道。
很快,数据送来了。石毅看了一眼,又对比了工艺规程要求的环境湿度上限,眼神骤然缩紧。
“问题可能就在这里!”他猛地指向数据,“今天外部气温骤降,虽然我们保证了相对湿度在标准内,但绝对湿度实际上比工艺要求的安全值偏低了至少五个百分点。”
在场的技术人员都愣住了。绝对湿度?这个参数在常规VPI工艺中并不作为核心监控点,大家更关注相对湿度。
石毅的声音冰冷而清晰:“Nb3S线材在低温下极其脆弱,对环境极其敏感。
绝对湿度过低,意味着空气过于干燥,在真空浸渍过程中,环氧树脂固化时,内部产生的微量气隙和应力更为集中。
同时,过于干燥的环境可能加剧了某些绝缘材料界面处的静电积累!在高压固化条件下,这些微小的缺陷和静电累积,足以在超导股线之间引发致命的局部放电(PD),就像一个小小的闪电,击穿整个绝缘系统!”
他顿了顿,目光如刀般扫过负责环境控制的工程师:“我的工艺流程里,应该明确标注了绝对湿度的安全窗口范围。为什么没有严格执行?”
那工程师脸色煞白,噗通一声差点瘫软下去:“旅…旅长…那…那份附录…我们…我们以为只是参考,主要盯的还是相对湿度…而且…而且以前从没出过问题…”
“以前?以前你们做过这么大尺寸、这么高性能要求的Nb3S线圈吗?
‘以为’?科学工程能靠‘以为’吗?”石毅的怒吼在车间里回荡,所有人都低下了头,冷汗直流。
这是惨痛的教训!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参数疏忽,一个对“金乌”超常工艺要求理解的不彻底,导致了一场灾难性的失败。
沉默,死一样的沉默。绝望的情绪开始蔓延。CS线圈完了,时间来不及了,整个“金乌”计划都可能因此搁浅,甚至…
“哭什么!站起来!”石毅猛地喝道,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线圈是死了,但人还没死!‘金乌’更不能死!”
他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垂头丧气的人,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报废的线圈,封存,作为今后质量控制的反面教材。现在,不是追悔的时候,是解决问题的时候!”
他快速下达一连串命令:“立刻成立CS线圈事故调查组,钱教授牵头,彻底分析事故根因,完善所有工艺规程和环境控制标准,不允许再出现任何纰漏。”
“赵工,立刻评估现有场地和设备,我们需要并行生产两个CS线圈模块的方案。
重新规划生产线,能同时进行两个线圈的绕制和处理的工装夹具,立刻设计加工!”
“第三,吴老,你们的材料组,立刻分出一部分人手,协助超导团队。检查所有库存线材,优化绕线过程中的张力控制和弯曲半径,减少内部应力!研究更高效的在线局部放电监测方案!”
“后勤组,给我联系所有可能拥有类似规格Nb3S线材库存的国内外研究机构、企业,哪怕是实验室的样品、短段的残次品。用一切办法,买、换、甚至…借!
告诉他们,我们愿意用任何他们需要的资源进行交换。同时,督促国内生产线,不惜代价,将合格线材的产出速度提升百分之三百。”
他的命令一条接一条,思维清晰迅捷,仿佛早就预料到会有此一劫并准备好了预案。实际上,这是他基于对技术极限的深刻理解和在极限压力下逼出的应急反应。
“可是旅长…”赵工程声音干涩,“就算材料能解决,时间…重新生产一个CS线圈,最少也要七十天…两个并行…我们也缺乏足够的人手和特定设备…九十天的节点…”
“没有七十天!”石毅打断他,“我只给你们四十天!四十天内,必须拿出两个合格的CS线圈!”
“四十天?!这不可能!”几乎所有人都失声惊呼。
“不可能?”石毅冷笑一声,指着那报废的线圈,“想想我们为什么失败!想想我们付出了多少代价!现在告诉我,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每一张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脸:“人手不够?从基地警卫营抽调识字、手稳的战士,经过严格培训后充当辅助工,从兄弟军区借调最好的焊接工、钳工。
设备不够?把基地维修车间的机床24小时腾出来,去兄弟单位‘借’!去那些库存里翻找可能用上的老设备改造。
告诉所有人,这是战斗!不是请客吃饭!完不成任务,我石毅第一个上军事法庭!但在这之前,谁要是敢说不可能,敢拖后腿,就别怪我执行战场纪律。”
他的话语如同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上,驱散了绝望,重新点燃了近乎疯狂的斗志。
是啊,已经付出了这么多,已经没有了退路,除了拼死一搏,还能怎样?
“是!保证完成任务!”钱伟第一个反应过来,大声应道,他的眼神里重新燃起了科学家挑战极限的光芒。
“是!工程兵团就算不吃不睡,也把新线圈抠出来!”赵工程把帽子狠狠摔在地上,吼道。
“材料组全力支援!”吴老擦干眼泪,咬牙道。
整个团队的情绪被石毅从崩溃的边缘强行拉了回来,转化成破釜沉舟的决心。
接下来的四十天,是鹰嘴崖基地历史上最为疯狂的四十天。
线圈预制车间变成了不眠不休的战场。战士们经过紧急培训,穿着防尘服,像绣花一样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精密设备。
老师傅们眼睛熬得通红,手把手地教,一遍遍地检查。石毅几乎住在了车间,亲自监督关键工序,困极了就在旁边的行军床上眯一会儿。食物和水都是送到岗位上解决的。
全国的力量再次被动员起来。通过极其特殊的渠道,一批长度勉强够用的高性能Nb3S线材从某个欧洲实验室的“废弃”品中被“发现”并紧急空运过来,解了燃眉之急。国内的生产线也在高压下,奇迹般地提升了良品率和生产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