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呆萌萝莉总裁的隐婚虐恋 > 第487章 火不敲门,但会蹭你肩膀

第487章 火不敲门,但会蹭你肩膀(2 / 2)

当那段节奏清晰传来时,几名曾听过《晨光交接班》的人猛然抬头。

分毫不差。

苏怜看着镜头,声音平静:“你们管这叫巧合,我管这叫回家。”

散会时,她回到办公室,发现练习本夹层里多了张陌生字条,墨迹未干:

“我也想被人‘看不懂’地相信一次。”

她没查是谁写的,只转身在办公室门上挂了个新牌子,木牌手工粗糙,字却是认真刻上去的:

“这里收留所有算不清的心。”

同一时刻,城市东南角某栋老楼信箱中,一封匿名信静静躺着。

信封空白,内页仅有一行打印字:

“市文化馆闭门评审会,请您务必出席。”

举饭盒与铁勺,脸上汗水与笑容交织。

标题写着:

《工间十三分钟》申遗提案材料(初审)第493章 火不敲门,但会蹭你肩膀(续)

市文化馆闭门评审会场,冷光灯压得人喘不过气。

陆昭走进去时,十七位评委正低声议论。

桌上摆着《工间十三分钟》的申报材料——泛黄的照片、手写的口述记录、一段仅三十七秒的模糊录像:一群工人在午休间隙围坐一圈,有人敲饭盒,有人用铁勺刮杯沿,有人拍腿打节拍,背景里还夹杂着笑声和咳嗽声。

“这算什么非遗?”一位戴金丝眼镜的老教授冷笑,“街头即兴表演也配叫城市声音遗产?我们收录的是文明,不是噪音。”

另一人附和:“工人敲饭盒能代表什么?难道每个早市剁肉摊都能申遗?”

陆昭没辩解。

他只是缓缓从风衣内袋取出一支旧录音笔,金属外壳磨得发亮,边角有磕痕,像是被火燎过又淬了水。

全场安静下来。

他按下播放键。

音频起于清晨六点零三分。

先是菜市场案板上持续不断的剁肉声,节奏稳定如心跳;接着是扫帚划过水泥地的沙沙声,由远及近;婴儿在楼上传来第一声啼哭,旋即被轻拍哄睡的节奏覆盖;巷口老人咳了两声,拐杖顿地三次,竟与远处公交车开门提示音形成奇妙合拍。

而在这一切底层,若隐若现——有人哼歌。

调子极简单,五度起伏,像锅盖掀开时蒸汽逸出的呼吸。

前排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忽然浑身一震,手指猛地掐进扶手。

“这……这调子……”他声音发颤,“是我娘……哄我睡觉时唱的……她三十年前就没了……连我女儿都没听过……”

会议室骤然落针可闻。

陆昭关掉录音笔,站起身,声音不高,却穿透层层寒意:

“真正的音乐,不是谁写的,是活着的人一起哼出来的。”

他没再多说一句,转身离开。

走廊灯光昏黄,影子拖得老长。

归途中,他绕道走了那座废弃立交桥下的通道。

夜风穿堂而过,带着铁锈与潮湿泥土的气息。

几个少年围着一只倒扣的油桶,正用手掌猛击出节奏,其中一人嘴里哼着一段变奏——正是《晨光交接班》的旋律,却被他们改成了带摇滚味的切分音。

陆昭停下脚步,藏身于桥洞阴影中。

他没上前纠正,也没鼓掌。

只是抬起手中拐杖,轻轻敲了三下地面——

咚、咚、咚。

三声落地,如同回应某种早已失传的暗号。

少年们动作一顿,抬头望来,却只看见一片空荡的黑暗。

而就在这一刻,元宵节后第三天,十七个社区几乎同时上报异常:家中暖气片在深夜十二点准时开始轻微震动,频率恒定,持续约十三分钟,像有人在外轻轻拍打。

起初居民以为管道故障,报修电话接连不断。

直到有人录下震动波形,经声学软件分析后惊觉——其节奏与《工间交接班》严丝合缝,误差不足0.3秒。

气象局对外声明称“或因地脉微震所致”,可萌萌却蹲在城南河岸边,盯着水流倒影中跳动的光影,久久未语。

一片枯叶飘落水面,他伸手接住。

叶脉纹路纵横交错,竟与母亲那只铝饭盒底部的刮痕如出一辙。

同一时刻,程远坐在千里之外的山寺茶寮,掌心那道旧疤忽然微微发烫,仿佛有火焰在皮下苏醒。

苏怜翻阅新一批基金申请书时,练习本页角无风自动,沙沙作响,宛如低语呢喃。

陆昭床头那根节奏棒,静静躺在柜上,顶端突然轻轻震了一下。

四人几乎在同一瞬间抬起了头——

望向窗外同一片夜空。

那里没有云,也没有火。

只有一户户亮着灯的窗,每一盏都像一颗跳动的心。

而在城市西南角某间老旧教室里,一个八岁男孩踮脚站在黑板前,粉笔灰沾满指尖。

他一笔一画地画着一团火焰。

嘴里哼着一首没人教过他的歌。

节奏,正是《晨光交接班》。

可他,从未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