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呆萌萝莉总裁的隐婚虐恋 > 第409章 妈妈听我说,这次换我来煮糖

第409章 妈妈听我说,这次换我来煮糖(1 / 2)

控制室的警报早已归于沉寂,可空气里仍弥漫着一股电流般的紧绷。

监控屏幕一片漆黑,所有数据流都显示“无异常”,但没人敢轻信这平静。

程远站在主控台前,指尖在全息界面上快速滑动,声纹波形图被无限放大。

那三秒钟的声音,像一把刀,精准剖开了层层加密的系统逻辑。

他瞳孔微缩——基频、泛音、共振峰,全部与苏悦十年前最后一次录音高度吻合,误差不足0.2%。

可真正让他脊背发凉的,是那一丝几乎无法测量的呼吸波动:短促、柔软、带着压抑的颤抖,像是母亲在黑暗中突然听见孩子叫她“妈妈”时,心口猛地一颤。

这不是回放,也不是模拟。

这是某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振。

“不是信号入侵。”程远低声自语,“是信息从‘接收端’逆向生成了‘发送行为’。”

他猛然抬头,望向展厅中央那个小小的身影。

萌萌正坐在糖灶旁的小木凳上,手里攥着一颗融化了一半的糖,嘴角还沾着晶莹的糖渍。

他没哭,也没闹,只是安静地看着那面曾传出母亲声音的回声墙,眼睛亮得不像个五岁的孩子。

陆寒就站在他身后,肩线绷得笔直。

他的脸色冷得能结出霜,可眼神却不断在萌萌和监控画面之间来回扫视,像是怕一眨眼,刚才的一切就会化为泡影。

“不能再让他接触那种糖。”陆寒终于开口,声音低哑如铁锈摩擦,“上次意识通联差点让他脑电波崩溃,你们忘了医生怎么说的?”

“我记得。”程远转身面对他,目光坚定,“但也记得脑波监测的结果——过去七天,每次萌萌靠近特定配方的糖浆,海马体与前额叶的同步率提升37%,情绪稳定性反而高于日常水平。他在适应,甚至……在学习如何控制接收频率。”

陆寒眸光一震。

“你不觉得奇怪吗?”程远压低声音,“为什么偏偏是‘说话的糖’?为什么每次都是苏悦的声音出现?这些糖,从来不只是甜品,而是她留下的记忆载体。而萌萌,可能是唯一能激活它们的人。”

空气凝滞了一瞬。

窗外,晨光渐盛,照在庭院那块无名碑上。

“我说的话,你终于听见了”九个字依旧清晰,仿佛昨夜雨水特意为它洗净尘埃。

没人知道是谁刻下的,也没人知道它是何时浮现。

但它就在那里,像一道来自深渊的回应。

陆寒缓缓闭眼。

他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苏悦抱着发烧的萌萌冲进医院,嘴唇冻得发紫,却还在笑:“没事的,爸爸最厉害了,一定能修好糖灶。”

他也想起基金会成立那天,她在录音舱里轻声念完第一百零一个睡前故事,说:“如果有一天我走了,就让这颗糖替我说话。”

他曾以为那是告别。

现在才明白,那是播种。

“爸——爸。”萌萌忽然转过头,小手拉住陆寒的袖角,仰起脸,眼睛弯成月牙,“我想煮糖。”

陆寒心头一紧:“不行。”

“这次换我煮。”萌萌认真地说,一字一句,像在复述某个深藏心底的誓言,“妈妈说,轮到我说话了。”

全场寂静。

苏怜这时推门而入,风衣未脱,手中捏着一份加密文件。

她神色冷静,可眼底藏着怒意。

“教育部刚开完内部会议。”她将文件拍在桌上,“‘创伤知情教育’要被降级为选修试点,理由是‘过度渲染负面记忆影响社会稳定’。”

程远冷笑:“所以,他们想让我们忘记痛苦,只记住甜?”

“不。”苏怜盯着陆寒,“他们是要让我们连‘说痛’的权利都剥夺。”

她打开平板,屏幕上是一封刚刚发布的公开信——《一封来自五岁孩子的信》。

配图是萌萌手绘的一颗裂开的糖,眼泪从裂缝中滴落。

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字:

“糖会哭,因为里面藏着话说不出去。你要是变成妈妈,就得学会心疼我。”

文章末尾署名:一个等妈妈回家的孩子。

“我已经发到基金会官网。”苏怜语气平静却锋利,“热搜第一了。‘别让甜掩盖苦’,阅读量破亿。”

陆寒怔住。

他低头看着萌萌,那双清澈的眼睛里没有委屈,没有恐惧,只有一种近乎神性的笃定。

仿佛这个孩子,从出生起就在等待这一刻。

良久,陆寒终于蹲下身,与他平视,声音沙哑:“你想怎么煮?”

萌萌咧嘴一笑,跳下木凳,小手伸向糖灶旁那一排尘封已久的陶罐。

“我要山泉。”他说,“野梨花,还有……岩盐。”

陆寒瞳孔骤缩。

那是苏悦最初的配方。

三年前,她最后一次熬糖时,用的就是这些。

而萌萌,从未亲眼见过。

但他挑选的动作如此熟练,仿佛曾无数次参与其中——手指掠过罐口的顺序,轻轻嗅闻的气息节奏,甚至连搅拌棒的握法,都与苏悦如出一辙。

程远悄悄启动了隐蔽摄像头,记录下每一个细节。

苏怜默默退到窗边,望着碑文出神。

陆寒站在原地,心跳如鼓。

而这一次,主导它的,不再是失踪的妻子,也不是他这个孤注一掷的父亲。

是一个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

展厅内,糖灶尚未点燃。

但某种比火焰更炽热的东西,已在无声燃烧。

(续)

山泉水倒入锅中,清脆的声响如同溪流跌落在石涧之中。

萌萌踮起脚尖,将野梨花轻轻撒入铜锅,花瓣一碰到水就卷了起来,泛起一圈圈淡青色的涟漪。

他抓起一小撮岩盐,从指缝间像细沙一样洒落——不多不少,正好三捻。

他的动作精准得不像模仿,而像是复刻。

陆寒站在离灶台三步远的地方,手心沁出了薄薄的一层汗。

他想上前,却又不敢动。

每一次呼吸都像是踩在刀尖上,生怕惊扰了这场近乎神圣的仪式。

这灶台曾是苏悦的战场,她的语言不在唇齿之间,而在火候、比例和节奏里。

而此刻,一个五岁的孩子,正用她独有的方式,重写命运的配方。

“温度升到一百六十度。”程远低声提醒,目光紧紧盯着红外测温仪。

没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