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就是用来保暖的,跟是谁的衣服没关系,朕身上这件衣服,是天下百姓为朕加盖的,是民脂民膏织成的,朕穿得,百姓为何穿不得?”
“百姓受冻,谁之过?朕之过也!”
阁老们听到这话,内心都无比的感慨。
要说他们这位开国大帝,对百姓真的好的没话说。
那真是把百姓当成了亲人。
以往那些开国帝王,对百姓也还不错,但是更多的是休养生息的策略。
赵正不一样,是真的把一条条好处落实到民间,带着百姓过好日子。
朝廷的钱银,也是大把大把的流入民间,而不是用于皇帝私人享受。
所以说,赵正这样的皇帝,真的是极为少见的那种。
老妪感动落泪。
老头也是感恩戴德。
很快,太监就端来了饭菜。
看着可口的饭菜,两个老人舔着皲裂的嘴唇,但是也不敢动。
赵正拿起碗筷,“朕也饿了,你们两陪朕一起吃点,咱们边吃边说。”
然后给他们的碗里夹了菜,又亲自给他们两人勺了一碗鸡汤。
赵正的和煦和仁慈,也逐渐让两个老人轻松,随着可口的饭菜入口,话匣子也打开了。
这两个老人是连州宋县的人。
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女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失踪了,至今没有音讯。
儿子也是前年才成的婚。
原本一家子也算是幸福,可坏就坏在,他们的而在在宋县的国营工厂上班。
一时不慎,被水力锻压机给压死了。
然后,工厂那边不管,只给了一些安葬费,就不管不顾了。
他们的儿媳妇去厂子里闹腾,不仅没有拿到钱,反而被羞辱。
不堪羞辱的女人,一头撞死在了工厂。
老人边说边哭,眼泪落入饭碗之中。
一众阁老也是眉头直皱。
两个老人都六十了,先失去了女儿,又失去了儿子儿媳妇,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娃娃,家里的天也塌了。
若只是这样,还不算什么。
工厂也不让老两口去给女子收尸,居然直接把老人儿媳妇的尸体给火化了。
在这个讲究入土为安的年代。
火化那真的是永不超生了。
老两口去闹,最后还被赶了出去。
“陛下,小老儿也是走投无路了,去县衙告状,衙门不管,说是工厂没有过失,也给了补偿。”
“还说,小老儿儿媳妇在工厂闹事,扰乱了工厂的办公秩序,还说把我儿媳妇火化收尸,没问小老儿要安葬费就不错了。”
“还威胁小老儿,说如果继续闹腾,就把我们俩抓起来,把我的小孙子,送去福利院。”
“我们实在是走投无路了,连村子都走不出去,本想去州里上告,但是他们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
说到这里,老妪捂脸痛哭起来。
赵正问:“那你们是怎么出村的?”
路引还是存在的,赵正并没有取消路引,因为不符合现在的国情,也算是一种管控手段。
当然,在县内,或者州府之内流动,是不需要路引的,只要带上自己的身份证明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