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办实事(1 / 2)

崔典得倒台也给了众人一个信息。

赵正要的是能办实事的人。

哪怕这个人只会打嘴炮,但是能把事情办好,他也任然会重用。

官场自上而下开始肃清,原本有些浮夸风气一扫而空。

赵正推行高薪养廉。

在这个基础上,推行的是能吏,干吏,不讲究排产,一切从简。

以国为基础,以民生至上。

将百姓的利益放在最前列。

成立进修学校,赵正则是进修学校的总校长。

阁老则是第一批学子。

十部衙门成立次一级的进修班,他们则是班长。

十万本书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出来了,京城的官吏人手一本,要求熟读。

此外,赵正还在国考和科举之中加入了进修书籍的内容。

这一次的整顿,足足持续到了十月份。

功勋军持续开拓西域,第二批公国已经划分好,一众功勋开始安排人迁移食邑。

工部的人开始打通前往各个公国的主要道路。

中原百姓百姓搭乘上了这一趟车,投入了如火如荼的大基建之中。

各个州府的水泥厂,砖厂,冶铁厂,犹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都是衙门的资产。

目前,水泥,砖厂不再是朝廷专列,冶铁目前还是管控。

赵正对民间的态度是,鼓励扶持。

这也就导致民间的工坊,犹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对国有工厂的冲击是巨大的。

这些国有工厂,对目前大顺来,还是处于绝对垄断的姿态。

朝廷持续投钱,再各个地方搞大开发,需要的材料海了去了。

国营厂占了八成,剩下的两成,被民营工坊给瓜分了。

原因也很简单,大顺不缺银子,但是并不代表未来不缺钱。

军队对外开战,掠夺,这些金银,投入市场,的确能够拔苗助长。

可是赵正要做的是,催生出完整的产业链来。

其次,也是目前保证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

等以后,税收上来了,不再依靠战争掠夺发财,一些产业,也会陆陆续续的开放给民间。

而这一天,赵正正在皇后寝宫这边跟孩子们玩耍。

赵正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时间来这边看孩子。

他虽然不能保证自己对每个孩子都付出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也要确保自己能认出这些孩子。

不能像抚养赵禅那样,却也要雨露均沾。

每个月大概有五六天会过来,赵正会专门抽出一下午或者一上午的时间。

即便如此,这也是不够的。

这不,秋素贞生了个儿子,家伙还没满月呢。

赵正这会正抱着这子。

眉眼间倒是跟秋素贞很像。

另一边还有一个大胖子,郑春梅生的。

这娘们,现在可硬气了。

也没之前那么焦虑了。

不过,现在郑桃还挺焦虑的,毕竟郑桃接连两胎都是女儿。

赵正决定抽个时间去看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