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建设蜀地(2 / 2)

杨建国往城外走,想去看看百姓们种地的情况。刚出城门,就看见一大片原本属于王鼎的肥沃土地里,好多百姓都在干活,有的犁地,有的播种,还有的在挖水渠,忙得热火朝天。

一个老农看见杨建国,赶紧放下手里的锄头,跑过来打招呼:“襄王,您来啦!您看,这是俺分到的地,五亩呢,都是俺自己的,比以前给地主当佃户种的地还多!”

杨建国蹲下来,摸了摸地里的土,土壤很肥沃,笑着说:“这地好,好好种,今年肯定能丰收。种子够不够用?要是不够,跟农会说,再给你们发。”

老农赶紧点头:“够!够!农会给发的新种子,说产量高,俺们都稀罕得不行,小心翼翼地种下去,就盼着秋天能多收点粮食。”

旁边一个年轻人插话说:“襄王,俺们还按您说的,挖了水渠,以后天旱的时候,就能从河里引水浇地,再也不怕庄稼旱死了。”

杨建国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一条新挖的水渠,里面已经引了水,正顺着水渠往地里流。

“做得好,”杨建国笑着说。

“种地就得讲究方法,以后农会会多教你们些种地的新技术,比如怎么施肥、怎么防病虫害,保证你们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百姓们听了,都高兴得不行,纷纷叫喊:“襄王千岁!襄王千岁!”

杨建国在地里待了一上午,看着百姓们干劲十足的样子,心里也踏实了。

中午农会的人邀请杨建国一起吃饭,杨建国欣然接受。

众人在田间地头支起大锅,炖一锅热乎乎的汤菜,蒸一锅饼子。农户们围坐在一起吃饭,场面既热闹又欢快。

杨建国这顿饭吃的也很舒服,虽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看着农民们在属于自己的田地里吃着自己种的粮食,那种满足快乐的气氛,是什么山珍海味都比不了的。

又过了几天,杨建国这日正在府衙中,沈二狗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包裹:“主人,临安那边送来的,说是宫里来的消息。”

杨建国打开包裹,里面是一封信,是杨建国安插在宋理宗身边的一个小太监写的。

说宋理宗听说王鼎和赵彦呐被处死,川蜀被平定,气得病倒了,现在躺在床上,连话都说不出来,宫里的事全由几个老臣打理,那些老臣都盼着杨建国早点回临安。

杨建国看完信,随手扔在桌上,冷笑了一声:“宋理宗这老小子还是不安分。告诉临安那边,我在川蜀再待半个月,把这边的事彻底理顺了就回去。让他们看好宋理宗,别让他再搞出什么幺蛾子。”

沈二狗点头:“俺这就去回信。对了,主人,刚才有个从关中过来的信使,说关中的节度使们都同意交兵权,整编军队,还说要亲自来川蜀给您赔罪。”

杨建国摆了摆手:“赔罪就不必了,让他们把兵权交出来,好好推行新政就行。要是敢阳奉阴违,我饶不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