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绛见过太多类似空手套白狼的把戏,他对霍启煊虽有期待,却始终心存疑虑。
他觉得这位年轻公子手段或许不低,但未必会走正道,极可能只是又一个投机取巧之人。
李绛推测,霍启煊那些天花乱坠的宏伟计划,也许不过是诱饵,意在从复煋身上谋利。
他可能先让复煋出资,随后以各种理由半途而废,最后分文不出。
若果真如此,复煋振兴中医药的大志便只会沦为霍启煊的棋子。
想到此,李绛皱眉沉思,对霍启煊的戒备更深一层。
作为郭光昌的亲信,王峰虽短暂震撼于霍启煊的气度,但很快也对其真实意图产生疑问。
他提醒自已切勿轻信,更不可轻易掉入对方的圈套。
他尤其担忧郭董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骗,最终吃亏。
因此,王峰决意在项目启动后,密切跟踪资金流向。
他坚持认为,霍启煊必须拿出真金白银,否则再宏伟的蓝图也不过是空谈。
他相信,郭董不会愚蠢到任由复煋成为他人笑柄的地步。
李绛与王峰对视片刻,彼此点头示意。
尽管霍启煊展现出的能力令人侧目,但他们仍需保持理智与谨慎。
没有真金白银作证,一切赞美都是虚幻。
郭光昌对此一无所知,他对霍启煊充满信任。
他深知霍启煊的背景,绝非普通商人可比。
霍启煊背后,是整个内阁及更高层的国家意志。
这次中医药产业的振兴,绝不仅是简单的商业投资,而是关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桦夏国际地位和话语权的巩固。
凭借霍启煊的背景,此事在内阁定会畅通无阻,甚至可能迎来专项政策支持。
郭光昌对此毫无疑虑。
况且,霍启煊已是泰山浍会长的有力竞争者。
泰山浍汇聚了桦夏最杰出的企业家与投资人,象征着民间资本的巅峰力量。
郭光昌坚信,霍启煊接任会长已成定局,连权利欲望强烈的刘传志都对他推崇备至。
若霍启煊当选会长,便能调动泰山浍的所有资源和人脉推进计划,无论资金还是人脉,他都绰绰有余。
通过泰山浍的人脉网络,他还能联合更多民营企业共同参与这一宏大项目。
加之他爷爷霍鹰东与内阁的密切关系,霍启煊能得到全面支持。
发展中医药产业,不仅契合民族需求,更是国家战略所需。
霍启煊堪称连接民间资本与国家政策的桥梁,他是官方与民间力量的完美结合。
没人比他更适合承担这项重任。
相比之下,王峰、李绛等人因信息不足,对霍启煊缺乏了解,因此对大额投资计划持怀疑态度。
这种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分歧实属正常,保持谨慎乃人之常理。
若仅凭言语便轻信他人,那他们也无需继续工作,直接离开即可。
处理完公务后,包间的氛围变得轻松。
霍启煊与郭光昌开始以朋友身份随意交谈。
霍公子此番莅临上海,除公务之外,不妨四处走走,领略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
不知您是否有心仪游览之地?郭光昌含笑相问。
“自然是有不少想去的地方。”霍启煊笑着回应。
“哈哈,那便好。”郭光昌开怀大笑,“虽不及燕京历史悠久,上海却也保留了许多传统建筑,别具韵味。
比如豫园,那里的小洋楼与月洞门等古建筑,能让人感受到老上海的独特风貌。”
“此外,外滩建筑群亦极具特色,十九世纪的西式老建筑至今仍散发着浓厚的复古氛围。”
霍启煊听罢频频点头。
……
饭间,二人谈及上海的美食,诸如汤包、酱油鸡、并排大虾、阿华甜面以及递归凤爪等。
正交谈间,郭光昌的手机骤然响起。
他瞥了一眼屏幕,眉宇间显出几分凝重。
“霍公子,抱歉,有急事需外出接听。”郭光昌起身道。
“无妨。”霍启煊微微颔首表示理解。
郭光昌疾步走出,神色严肃地接起电话。
电话中传来的内容显然不妙,但他始终保持冷静。
片刻后,他以平稳的语调询问具体细节,并迅速拟定初步解决方案。
商人郭光昌以沉稳著称,无论面对何种挑战,总能迅速调整心态,将困境转化为发展的契机。
每一次危机,他都能冷静应对,将其转化为推动复煋集团前行的动力。
……
电话挂断后,郭光昌依旧从容镇定,看不出丝毫波澜。
他整理好西装,迈着稳健的步伐回到包间。
“抱歉,霍先生,刚刚公司有急事需要处理。”郭光昌向霍启煊致歉后落座,随即兴致勃勃地谈起沪城的名胜古迹。
“没问题吧?都解决了?”霍启煊微笑询问。
“妥了!”郭光昌轻声回应。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电话里的消息无异于雪上加霜——复煋集团核心子公司陷入严重经营危机,若处置失当,恐难逃破产厄运。
但郭光昌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