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光耀眉头微皱,让助理开门查看。
门外是一名研究员助理。
“肖院士,外面有位年轻人找您。”助理低声通报。
“是谁?”肖光耀语气略显不耐,他最反感实验期间被打扰,尤其此刻正专注于核心问题。
但助理特意来报,显然对方身份非同一般。
肖光耀心中暗想,八成是某个领导。
他向来对这类外行人毫无兴趣,只愿埋首于技术研究。
从小对科学的痴迷塑造了他纯粹的技术性格。
14岁时,他凭借过人天赋进入青华大学,成为物理学博士。
他的思维始终围绕公式与理论运转,最爱与同行切磋前沿课题,如量子力学、超导理论等。
他们能就深奥问题激烈交流,彼此激发灵感。
然而面对那些外行领导,他总是避之不及。
在他看来,与这些人对话毫无意义,甚至是一种浪费。
外行人根本无法理解他的工作,只会提出些浅薄问题。
助理接着补充道:“来者名叫霍启煊。”
听到这个名字,正在打字的倪洸楠立刻回头,顾不上继续调试数据,直接走到实验室门口问道:
“你刚刚提到谁?”
研究员被倪洸楠的反应吓了一跳。
倪洸楠还想追问,肖光耀却大笑一声冲出了实验室。
倪洸楠紧随其后,两人几乎是一路小跑出去的。
年长的倪洸楠虽然步伐稍慢,但依然兴冲冲地跟在肖光耀身后。
肖光耀大步流星向前,撞到好几个人都没停下,径直往外走。
倪洸楠随后赶来,一边道歉一边快速跟上。
很快他们来到园区大门,只见霍启煊已在门口等候。
看到二人,他挥手示意。
“小霍!”肖光耀笑着上前拥抱,“你可算来了!”
倪洸楠也走近,与霍启煊握手。
“两位院士,没给您们添麻烦吧?”霍启煊笑着说。
“哪里的话,你来我们都高兴!”肖光耀拉着霍启煊的手往里走。
进入桦科院研究所,映入眼帘的并非奢华装潢,而是简洁朴素的景象。
实验室中各类精密仪器摆放有序,墙上布满电脑屏幕,数据实时更新。
这些是顶尖科研设备,彰显科技感。
然而四周装修极为简朴,墙面毫无修饰,桌椅也极为普通。
地面铺着简单的白瓷砖。
对科研人员而言,他们更关注手中的课题和实验结果,而非环境如何。
他们整日埋首于实验室,专注于研究,无暇顾及装修装饰等琐事。
科研本身充满枯燥,需持之以恒地反复试验。
这些科学家对物质享受并不热衷。
他们的薪酬旨在让家人生活优渥,而他们自已常居简陋实验室,奢靡环境对他们而言反而是多余。
这样一群朴实、超脱低俗之人,令霍启煊心生感慨!
在倪洸楠与肖光耀的带领下,霍启煊来到计算机所的一间实验室。
肖光耀迫不及待地向他展示最新成果:“小霍,过来瞧瞧,这是我们的新光刻机操作系统核心控制台。”他引导霍启煊走到显示屏前。
“多亏你的资金支持,我们的光刻机研究进展迅速,在光源控制和成像算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肖光耀激动地说,“这套系统能近乎完美地调制光束,光强调控至皮秒级别。
我们开发的自适应成像算法可根据不同工艺实时调整参数,大幅提升了成像精度。”
霍启煊扫了一眼复杂的控制界面,片刻便理解了屏幕中的数据和代码,笑着点头分享见解:“这套光源控制系统采用闭环反馈调节,可实时补偿光强偏差。
理论算法融入了机器学习模型,能依据历史数据自动优化参数,逐步提高精度,相当出色。”
“但这种风险模型可能过于敏感,需添加正则项约束并强化模型的泛化性能。
此外,光学系统长时间运行可能会出现热效应,对理论结果造成细微干扰,这一点同样值得注意。”
霍启煊提议对项目进行深度优化,涉及光学原理、图像处理及机器学习等领域。
肖光耀和倪洸楠听得瞠目结舌。
他……全听明白了?
这可能吗?
特别是肖光耀,他满脸震惊地看着霍启煊。
这个年轻人,仅扫了一眼屏幕,便立即理解了这些复杂的控制逻辑与算法。
并且直接点明了改进的关键点。
虽是寥寥数语,却已彰显出极高的专业素养。
霍启煊精准抓住了光源控制系统中闭环反馈调节的核心理念,还提到机器学习模型可能存在过拟合问题,以及光学系统长时间运行导致的热漂移影响。
这些都是系统的难点所在。
即便手下研究人员反复研究才能察觉的问题,霍启煊只看了一眼就洞悉本质,直击要害。
这充分体现了他卓越的专业视角和技术能力。
怎么会这样?他不是学金融的吗?
为何能如此精通?
肖光耀与倪洸楠互望,眼中尽是疑问。
“小霍同志,你怎么会……了解这个?”肖光耀疑惑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