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机器?”佐藤久志指着一台庞大的设备问道。
“连铸机。”沈良简洁地回答。
田中康夫愣了一下。连铸机?中国人竟然在搞连铸技术?
“什么型号?”山本正雄追问道。
“自主研发型号。”沈良说得云淡风轻。
三个日本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自主研发?中国人有这个能力?
走近一看,山本正雄的表情逐渐严肃起来。
这台连铸机的结构设计确实有些门道。虽然整体还是比较粗糙,但某些关键部件的设计思路很新颖。
“精度能达到多少?”他忍不住问道。
“±0.5毫米。”小王在旁边自豪地报出数据。
山本正雄心中一跳。这个精度已经接近日本主流连铸机的水平了。
不可能!一定是虚报数据!
“能现场演示一下吗?”佐藤久志提出要求。
“当然可以。”沈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设备启动的那一刻,整个车间都安静了下来。
钢水缓缓流入结晶器,液态金属在精密的冷却控制下快速凝固。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任何停顿。
田中康夫紧盯着操作面板上的参数显示。温度控制精确到度,拉坯速度稳定在每分钟1.2米,表面质量...
他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钢坯表面光洁如镜,没有任何气泡和夹杂物!
山本正雄拿出随身的测量工具,仔细检查刚出炉的钢坯截面。数据让他震惊——厚度偏差仅仅0.3毫米!
“这...这怎么可能?”佐藤久志失声叫道。
沈良淡淡一笑。“还有更让你们意外的。”
他带着代表团继续往里走。下一台设备更加庞大,占据了整整半个车间。
“这是什么?”田中康夫的声音有些颤抖。
“板坯连铸机,宽度2.3米。”沈良报出参数时,语气依然很平静。
三个日本人同时倒吸一口气。
2.3米宽度的板坯连铸机,这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就连日本国内,能生产这种设备的企业也屈指可数!
“产能如何?”山本正雄强压内心的震惊问道。
“年产200万吨。”
这次没人说话了。
年产200万吨的板坯,这个数字足以改变整个亚洲钢铁工业的格局!
田中康夫感觉头有些晕。三个月前,他还在国际会议上信誓旦旦地说中国重工业技术落后十年。现在看来,这个判断完全错误!
“这些技术...都是你们自主开发的?”佐藤久志的声音有些干涩。
“百分之百自主知识产权。”沈良语气坚定,“从设计到制造,没有用过任何外国技术。”
山本正雄快步走到设备旁边,仔细观察控制系统。
复杂的电气控制柜,先进的pLc程序,精密的传感器网络...这套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甚至超过了他们公司正在使用的产品!
“控制系统也是自主开发?”他颤声问道。
“当然。”小刘在旁边骄傲地说,“从硬件到软件,全部都是我们自己搞的。”
田中康夫彻底懵了。
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在重工业技术方面不仅没有落后,反而在某些领域已经实现了领先!
更可怕的是,他们一直以为中国人还在为基础的轧钢技术发愁,结果人家已经悄悄搞出了世界一流的连铸设备!
“还有其他设备吗?”山本正雄的声音有些沙哑。
沈良笑了笑。“还有一些,不过今天时间有限,只能参观到这里了。”
什么叫杀人诛心?这就是。
佐藤久志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崩塌。三个月前,他们还在为向中国输出落后技术而沾沾自喜,现在却发现对方的技术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这些设备什么时候投产?”田中康夫勉强保持着镇定。
“下个月就开始批量生产。”沈良看了看手表,“预计年底之前,我们会有十条这样的生产线投入使用。”
十条生产线!
三个日本人脸色同时变得煞白。
如果中国真的拥有十条这样的生产线,那他们在亚洲钢铁市场的垄断地位将彻底动摇!
参观结束后,代表团匆匆告辞。
在回宾馆的车上,三个人都没有说话。
田中康夫呆呆地望着车窗外,心里五味杂陈。
“我们必须立即向总部汇报。”山本正雄率先打破沉默。
“汇报什么?说我们之前的判断全错了?”佐藤久志苦笑道,“说中国人的技术实力其实比我们想象的强大得多?”
田中康夫闭上眼睛,深深叹了一口气。
他现在终于明白,沈良为什么之前总是那么淡定了。人家根本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那些看似落后的技术展示,完全就是在演戏!
“中国人太狡猾了。”山本正雄咬牙切齿地说,“他们一直在装弱!”
装弱?这何止是装弱,简直是在钓鱼!
而他们这些所谓的技术专家,就像三条愚蠢的鱼,乖乖地上了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