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冷哼一声。
帮助?无非是想用技术输出控制中国市场罢了。
但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只要日本人放松警惕,就给了中国更多发展时间。
当天下午,沈良重新召集各项目组开会。
“同志们,我们的真正工作现在才开始。”他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三年赶超计划。
“我们要在三年内,让那些看不起我们的外国人刮目相看!”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每个人眼中都燃起了斗志。
沈良知道,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技术攻坚战。但他有信心,凭借对未来技术路线的了解,加上团队的拼搏精神,一定能创造奇迹。
夜深人静,沈良独自一人回到实验室。他走到被封存的真正核心设备前,轻抚着那些精密的仪器。
“等着吧。”他自言自语道,“很快就轮到我们surprise他们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工厂里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暗流涌动。
沈良把真正的核心技术资料全部锁进了保险柜。白天,他带着团队继续研发那些看似落后的设备,晚上则秘密召集几个心腹,在地下室里攻关真正的尖端技术。
“沈工,咱们这样藏着掖着,真的有必要吗?”年轻工程师小刘忍不住问道。
“当然有必要。”沈良停下手中的计算,转身看着几个年轻人,“你们以为那些外国人是来做慈善的?他们巴不得我们永远落后,好垄断高端市场。”
小王点点头,若有所思。他想起了日本人参观时那种高高在上的神态,心里涌起一股不服气的劲儿。
“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亮剑?”机械专家老陈搓搓手,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再等等。”沈良重新埋头计算,“至少要让他们放松半年。我们需要这个时间窗口。”
果然,接下来几个月,日本企业在华的投资动作频频。他们带着落后几代的技术设备进入中国市场,摆出一副“技术援助”的姿态。
更过分的是,他们还在国际会议上公开表示,中国的重工业技术“至少落后日本十年”,短期内不会形成任何竞争威胁。
这话传到国内,气得不少工程师拍桌子骂娘。
“太狂妄了!”小王把报纸拍在桌上,“落后十年?简直是睁眼说瞎话!”
沈良却笑了。他合上手中的技术资料,站起身来。
“同志们,我觉得现在时机成熟了。”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头的工作,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沈良。
“该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中国速度了。”沈良的声音不大,但透着一股坚定不移的力量。
第二天,沈良直接找到了李主任。
“李主任,我申请启动秘密项目的公开展示。”
李主任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你确定时机合适?”
“非常合适。”沈良把一份详细的技术报告放在李主任面前,“我们的技术储备已经足够震撼业界了。”
李主任翻开报告,眉头越皱越紧。不是因为技术有问题,而是因为技术太超前了。
“这个连铸机的精度...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不止是先进水平。”沈良自信地说,“在某些关键指标上,我们已经超越了目前的国际标准。”
李主任深吸一口气。如果这份报告属实,那意义就太重大了。
“需要多长时间准备?”
“一个月。”沈良伸出一根手指,“一个月后,我要让那些瞧不起我们的外国人大吃一惊。”
消息很快传到了上级部门。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反复的技术论证,最终决定支持沈良的计划。
“这次不再是演戏了。”部里的老领导语重心长地对沈良说,“成功了,我们扬眉吐气。失败了...”
“不会失败的。”沈良打断了他的话,“我对我们的技术有绝对的信心。”
接下来的一个月,整个工厂都陷入了紧张的准备之中。
白天,工人们按照沈良的图纸加工零件,每一个尺寸都要求精确到毫米。
晚上,技术人员反复调试设备参数,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完美无缺。
“这个控制系统也太复杂了。”小刘看着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头都大了。
“复杂才好。”老陈在一旁说道,“越复杂说明技术含量越高。那些外国人想抄都抄不了。”
沈良在各个车间之间奔走,既要监督生产进度,又要解决技术难题。
他心里很清楚,这一战的意义不仅仅是证明中国的技术实力。更重要的是要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为中国工业的全面崛起奠定基础。
“沈工,日本人又来消息了。”小王拿着一份传真件跑过来,“他们想再次派代表团参观我们的最新成果。”
沈良接过传真,看了看,嘴角浮现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回复他们,欢迎再次光临。”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告诉他们,这次的参观内容会让他们印象深刻的。”
小王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沈良的意思,兴奋地点点头。
是啊,这次真的会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深刻到永远忘不掉的那种。三天后,日本代表团如期而至。
这次来的阵容比上回更加豪华。领头的依然是田中康夫,但身边多了两个新面孔——一个是三菱重工的首席技术官山本正雄,另一个是川崎重工的研发总监佐藤久志。
“沈桑,听说你们又有新的技术突破?”田中康夫刚一下车,就迫不及待地询问。
沈良点点头,脸上挂着职业化的笑容。“确实有些小进展,不敢说突破。”
山本正雄扫视着工厂的厂房,眼中闪过一丝不屑。这些建筑看起来还是那么简陋,设备也没什么变化。
“中国人总是喜欢夸大其词。”他用日语小声对佐藤久志说道。
佐藤久志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上次参观后,他们对中国的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基本判断——至少落后日本十五年。
李主任亲自接待了代表团。“欢迎各位专家再次莅临指导!”
田中康夫客套地回应着,心里却想着另一件事。最近几个月,他们在华投资的几个项目进展顺利,中方对日本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这正是他想要的局面。
“今天参观的设备和上次有什么不同吗?”山本正雄直截了当地问道。
“当然有不同。”沈良的语气很平静,“而且差别很大。”
一行人走向生产车间。远远望去,厂房里确实有些变化——多了几台不认识的设备,工人们忙碌地调试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