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分歧(1 / 2)

“王尚书多虑了!”

张峦看了看山下的镇子,道:“这个集镇更多还是生产民用物品的工坊,生产出来的东西,基本能满足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谁让这里是生产石炭的地方?话说,有了那东西,这寒冬都变得温暖许多。”

说话的声音有些大,显然是故意说给朱祐樘听的。

朱祐樘笑道:“是啊,今年北方绝大多数州府,都用到了西山所产的蜂窝煤。有些地方覆盖京煤覆盖不到,就从山西、中原等地区运送……各地都在仿照咱们的制造工艺,我们也没有藏掖……”

为了保证大明百姓基本的取暖和做饭需求,张延龄并没有将制造蜂窝煤的配方和工艺进行私藏。

反倒是把技术和工具等丢给市井中人,连一个普通百姓稍加学习后,都能通过粉碎后的煤渣,自行进行加工。

当然并不是说每家每户都需要亲自制造。

因为会技术的人逐渐多起来后,技术成本在其中就不会占很大比重,任何州县内都会有专门的人从事这个项目,数量一多,制造成本自然就会降下去,老百姓都能买到平价的蜂窝煤。

张峦道:“陛下说的是,以往北方各处,尤其是边疆各地,要保证冬天取暖,那可是大费周章。普通百姓哪里有那么多柴火可用?更别说是木炭了!现在好了,直接烧石炭,百姓就能过个暖冬。”

王恕硬着头皮道:“只是靠卖煤谋利吗?”

“怎么可能?就说这里炼制出来的钢铁,大多数都制成了民间所用东西,锅碗瓢盆啥的都有!”

张峦笑着说道,“王尚书应该还不知道吧?今年以来,因为规模化生产,市面上钢铁价格已经比往常年低了一半以上……连来年百姓所用的耕种以及收割工具,诸如犁耙、锄头、镰刀等,价格也都打下去了。”

“什么!?”

王恕皱眉。

就这还能造福于民?

怎么看,都像是张峦的托词和借口!

哼,你们想以此来谋取大明的财富,把公家的变成私人所有,在这里说漂亮话糊弄皇帝呢?

朱祐樘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发出感慨:“这里行商的人真的很多啊!”

张峦笑道:“是啊,天下商贾大半都聚集在此……资本是趋利的,有利可图他们才会来。

“而集镇上那些工坊和商铺,大多数都是民间自行开设,就好像之前西山的煤矿,有很多都是商贾人士承包,当时他们的行为也普遍不被世人看好,认为很可能会蚀本,但现在……一矿难求。”

如此一来算是点醒了王恕和周围的徐溥等人。

你说我们张家居心不良,甚至想谋取私财并不是不可以,但必须得拿出证据来。

我们从一开始在西山从无到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不是拉着民间资金一起进来的么?

你要说我们能糊弄市井百姓,让他们跟着瞎转悠,可以理解,毕竟愚民就是你们文官给他们贴的标签!

但问题是那些猴精猴精的商贾,怎么可能会被糊弄?

要不是因为西山的买卖好干,他们凭啥跑到这里来?

逐步把这里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

所以评价这件事的好坏,完全可以拿商贾的活跃和参与度来判断。

如果商贾都跑干净了,那这里的买卖基本上也不会长久……但问题是……直到现在商贾都还在源源不断涌来,甚至可以说是趋之若鹜。

除非你们文臣想横插一杠子,把这一切都收归朝廷,那时才会出现混乱的局面,受到恐吓的商贾自然就跑了。

刘健走到朱佑樘跟前,拱手道:“西山开矿等事,实乃与民争利,以此大兴产业,更是劳民伤财,满足私欲……”

话刚出口,发现所有人都扭头看向他。

赞同他的都觉得他头也未免太铁了,这种时候居然还敢跳出来跟皇帝唱对台戏?

反对他的则觉得他这纯属无中生有!

张峦脸色一沉,质问道:“请问眼前这一切,到底满足了谁的私欲?我张家有几两银子,你们完全可以查清楚,我张峦敢对天发誓,从没把银子往自家搬。

“再说了,西山原本只有几口小煤矿,对民生可以说毫无影响,请问我们是在与谁争利?非得把矿都交给民间人士经营才行?之前不是让京师的人参与到开矿中来了吗?据说有不少京师勋臣都参与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