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武陵游击(1 / 2)

临沅城头几杆“汉”字大旗,仅飘扬不足半月,便在三月末的一日清晨悄然撤下。

安南将军马忠,辅汉将军沙烈,护苗中郎将马秉,在孙吴荆南督蒋秘统两万大军抵达前,毫不犹豫便将布于临沅周边的八千人马全部撤走,再也不见踪影,就仿佛临沅从来未曾被汉军夺下。

城中大小官吏、豪强大宗,凡鼎力助汉者,大多已随军撤离,溯沅水而西,退往武陵深处,又或分散各自熟悉的险隘、洞寨。

如武陵功曹习温这般身份敏感、功劳显著者,则早已安排家眷先行,往成都面圣去了。

一些因家族产业庞大、亲眷众多而无法轻易脱身者,一开始便被马秉告知,毋向大汉献忠示诚,待吴军一至便可归顺吴军。

这些豪强大宗也乐得如此,毕竟他们也不知,这几千汉军究竟能不能扛住压力,守住武陵,一旦汉军被击退,吴人发现他们献忠示诚于汉,那么难免会遭清算。

有几个武陵大宗,有家属仍在汉为官,又或有家属曾为汉死命,见汉军至,又知汉军将弃临沅而走,便主动向汉军交出了数名嫡子。

马秉承制,假拜诸姓嫡子为郎。

其后在马秉授意下,武溪蛮沙烈率众“杀”入了这几姓的坞堡,从几姓坞堡“抢”来粮食万余。

待汉军离去后,被劫掠过、没被劫掠过的豪强大宗,全都严厉约束部曲,时刻准备紧闭坞堡。

待吴荆南督蒋秘,率水步军两万余人浩浩荡荡开进临沅时,看到的已是一座人心惶惶的空城。

他有些不明所以。

毕竟『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理念,在这个时代是不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

但凡打下一地,便要极力压榨一地资源,以该地为堡垒,敌若来犯则步步为营,层层阻击,这才是这个时代的战争理论。

蒋秘蒋伯深乃孙权麾下宿将,在步鸷离开荆南后,便成为荆南督,已有五载,性格素来刚愎。

见汉军望风而走,不免生出轻视之心,认为五溪蛮夷与汉军不过乌合之众,闻他蒋伯深大军骤至,便鼠窜入山,不敢当其兵锋而已。

入据临沅以后,这位荆南督一面张贴安民告示,严申吴军法纪,一面则派出多路斥候数百人,部分往武陵西南诸县查探,另部分则深入山林搜寻汉军踪迹,意图一举歼灭汉军,以竟全功。

在斥候未归之际,有幕僚建策,当血腥清算曾附汉的本地豪强大宗,以对武陵这『九县皆叛之郡』的暴民起到威慑之效。

蒋秘深以为然。

结果一番查探后,愕然发现本地豪强大宗竟无人与汉军有所勾结,非只如此,竟还有几姓大宗遭到了五溪夷血腥劫掠,有几家甚至连嫡子都死在了蛮夷手上,家家缟素。

至于其他豪强大宗,见蒋秘入据临沅,也大多主动向他献媚献粮,蒋秘心知其中必有猫腻,但毕竟抓不到什么把柄。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没有把柄的情况下你随便清算本地大豪,势必激起民愤,便只能不了了之。但不论如何,暴力威慑还是要的。

汉军撤走五日,郡中数名游侠诣官寺检举揭发,周遭有不少曾经通汉的乡里、苗寨及小门小姓。

清算很快随之而来。

数日之内,临沅城外几处被揭发曾附逆的乡里、苗寨、小姓,遭到吴军洗劫,粮秣财物搜刮一空。

男丁不论老弱病残,俱被吴人征为役夫、徒隶。

民女不论老少俱遭裸剥,无衣,以坏席苫草自蔽,无草者,坐地以土自覆,哀号之声震动临沅。

稍有反抗,便血流成河。

临沅城内,一些不愿撤离,被举报与习温等降人有旧的本地低级吏员被逮捕下狱,严刑拷打,逼问汉军及叛夷下落。

一时间,临沅四境,人人自危,怨声载于道路,然迫于吴人兵威,惟敢怒而不敢言。

这种高压政策,或能震慑人心,但也与汉军入据临沅后的与民无犯形成了鲜明对比,将许多晓得内情、却仍犹豫观望的武陵豪族大宗,推向了汉军一方。

不少豪强大宗,一边与蒋秘等吴人虚与委蛇,一边则暗中与退入山中的汉军保持联络,向汉军提供些吴军的后勤情报。

辅汉将军沙烈,凭借对武陵山川地形的熟悉,将几千苗人与安汉将军孟获麾下千余南中蛮勇化整为零,以数百精锐为一队,分散在纵横交错的密林之中。

安南将军马忠,则率本部三千余甲士,居于沅水上游酉阳、迁陵、充县三县。

蒋秘派出的斥候,很快便探到汉军已退至武陵西极边境三县,随时可能撤回蜀地涪陵。

而就在此时,蒋秘突然收得吴帝孙权急书。

江陵已为赵云、陈到所围。

曹休又统大军至沧浪水(汉水沟通长江的一条支流,可自汉水南下直抵江陵)。

曹魏江夏太守胡质,另率水步军两万,进逼夏口(武昌以西一百八十里,控扼江陵粮道)。

贾逵、满宠则在合肥虎视眈眈。

吴军如今已是四境皆敌,不论兵力、粮草都已左支右绌。

最后,并不清楚汉军竟会主动让出临沅的孙权,在手书中命蒋秘速统大军西进。

清剿、逼退入寇武陵的这一小股汉军,唯有如此,才能解放兵力伺机支援江陵、夏口。

蒋秘得令后,也没多想,只以为孙权让他务必歼灭汉军,立即点兵一万两千余人,往西而去。

然而武陵山路崎岖,行军缓慢,地广人稀,补给困难,刚刚离开临沅不到百里,便遭遇了来自沙烈、孟获所部的夜袭与冷箭。

蒋秘派人追进山去,这些吴兵没多久便在山中迷失方向,其间又遇埋伏、陷阱,最终不敢深追。

偶尔在山中发现大股苗蛮之兵,蒋秘率军清剿,待大队人马赶至,苗蛮之兵早已借助熟悉的山道遁走,惟余空无一人的临时营地与刚刚熄灭的篝火余烬。

等蒋秘大军终于杀至马忠所在的酉阳时,一万两千余将卒已因种种原因只剩万人出头,而酉阳汉军竟向西逃往迁陵去了。

蒋秘仿佛拳头打在空气上,一时大怒不已,当即命副将留下两千人驻守酉阳,其后自己率八千余人沿着酉水继续西向,杀往迁陵。

而不待他杀至迁陵,马忠竟又率城中两千军士,沿着酉水河道径直往北方的充县逃去了。

蒋秘愈发愤怒,自迁陵百姓家中强征一轮粮草后,留下一千人戍守迁陵,自己率六千余人继续往北方的充县追去。

酉阳、迁陵、充县三县乃是武陵最西三县,既然酉阳、迁陵已据,则汉军要么死守充县,要么便直接弃了充县,往蜀地的涪陵撤去。

不论如何,他剿灭、逼退汉军的目的都达到了。

结果不出意料地再次出乎了蒋秘的意料,他大军还未杀至充县,便已收到消息,沅陵被夺了。

沅陵在迁陵、酉阳二县东南,酉水、沅水交汇处,是郡治临沅以西的第一座城池,距临沅将近四百里,大军粮草必须在沅陵中转。

他本留了千人戍守沅陵,结果没想到城中竟藏了百名汉军,沙烈与孟获率几千人在凌晨逼近城池,与城中汉军里应外合之下,直接夺门,城中吴军无备,大乱之中,半数被杀,半数四散逃蹿。

蒋秘惊怒交加,赶忙又率大军赶回沅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