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山高路远有时尽(2 / 2)

但是作为宋金时代的土著,辛弃疾自然不可能满脑子思考这些问题。

事实上,他本人也是刘淮的心腹私臣好不好?!

如今板上钉钉要成为大汉首任首辅的何伯求,在投降之时干脆就说他是要成为刘淮私人的!

因此辛弃疾也只是感叹李显忠果真是能拿捏住人的老将,随后就将手中名册翻来翻去,尽量寻求几个妥当人物。

这些事情李子远自然是不知道的,他摁着肋下,缓解了一番疼痛后,一瘸一拐的回到了自家营帐之中。

作为统制官一级的大将,即便是俘虏的身份,也还是有些优待的,最起码能独自一个帐篷,不用跟其他俘虏睡大通铺。

不过李子远进入营帐之后,才发现其中已经满满当当,左士渊等人正在激烈争执,人人青筋暴起,仿佛是想要生吞了对面一般。

李子远愣了愣,意识到没有进错帐篷后,立即有勃然大怒之态。

我这里是什么帅帐场所吗?还得容纳你们来开军议?!

他刚要呵斥,却听到左士渊大声说道:“你们这些缩在后面的,根本不知道前阵如何危急!也不知道飞虎军何等精悍!竟然还怪我提前开大阵?!我跟你们说,若不是我大阵开得早,我军早就溃散了!”

刘汜冷笑一声:“老左,你也别怪我们说话难听,只是想不明白为何万人步卒甲士,竟然被千骑突袭得手罢了。看来你开大阵的手艺也不咋地。”

左士渊立即想要反驳,却被牵动了肚子上的伤口,一时痛的额头出汗,根本说不出话来。

魏友却替左士渊言道:“老左其实能做的都做了,不过飞虎军太精锐,又是那般地形,邵太尉催促行军之下,我们又能如何呢?

只能说这一战根本就不该打的。”

此言一出,正在召开分锅大会的俘虏们瞬间寂静,随后叹气声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

李子远不是没见识的人,他立即就想到了之前在巢县之战时,刘淮评价完颜亮的一句话。

正是:政治上的失败想要用军事来挽回,却殊不知军事乃是政治的延续,政治上已经输了,想要在军事上胜利何等艰难?

此时此刻,与彼时彼刻何等相似?

沉默半晌之后,刘汜方才发问:“若是不贪功冒进就好了,拿下邳州,进可攻退可守,也足以应付朝廷。”

当即有人冷笑驳斥:“邵太尉虽然死了,有些谋划却还是有道理的,若是咱们在下邳消磨,任由辛都督聚集大军,用水军断我后路,再有大军以堂皇之势压来,岂不是更无胜面?”

又有人说道:“邵太尉不应该仇视李太尉,当夹河进军的……”

“那就是给辛都督逐个击破的机会了……”

“若是在大河以西进军,避开吕梁山又如何?”

“呵,山地不利于骑兵发挥,我等尚且是这般下场,若是在平原,让飞虎军撒开欢奔袭……呵……”

“你们这般说来,岂不是说汉军乃是无法战胜的吗?”

“自然是可以战胜的!尤其是如今河南山东乃是实打实的空虚,大宋万里大国,若不能得胜几场,岂不是笑话?”

李子远终于不耐,想要结束这个话题,将这群人全都撵出自家营帐:“可总该有个正常些的朝廷,总该赏罚分明,总不能临阵换将,最起码总该将军饷与开拔赏钱发下来才对!”

“摊上个这样的太上皇,纵是智勇双全又如何?!虞相公难道就不是智勇双全吗?若不是汉王……天子派人,此时虞相公尸首还在西市挂着呢!”

李子远说完之后,立即做出了赶人的手势。

当然,这些人来到李子远这里,自然不是真的召开分锅大会,而是想要讨论前途的。

“李豁子,你莫要着急,刚刚你被大都督唤走了,是要定前途吗?”

李子远赶人的双手微微一顿,猛然意识到这些人想要干什么。

这才仅仅一日,就想要继续抱团成山头吗?

李子远直接当众冷笑:“我从未打听过你们想要做何事,也莫要招揽我。

我为李太尉部将,深受知遇大恩,总归还是要以死相报的。

你们愿意为大都督马前卒也好,愿意随李太尉走一趟燕京也罢,全都不关我事!”

说着,李子远不顾肋下伤口,双手用力,将这些人全都撵出去了。

帐外刘汜直接跺脚:“这个李豁子!果真是蛮子性情,怎么到如今这般地步,也不想着抱团呢?!须知道咱们乃是初来乍到!”

众人纷纷摇头叹气,却也只能在寒风中散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