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统筹下,工程很快恢复施工,比原计划提前半个月完工,还节省了三成经费。
西域黑汗的赋税核算同样迎来改观。
此前因缺乏懂算科的官吏,丝绸之路的赋税多按“户均缴纳”估算,导致商户负担不均。
算科进士抵达后,改进了税法,根据每家商户的交易量与利润制定差异化税率,既保证朝廷税收,又减轻了中小商户的负担。
他还设计了简易的畜群统计表,让不识字的牧民也能通过画圈记录数量,极大提升了统计效率。
这些算科进士的实践证明,将实用人才直接投入治理一线,能快速解决具体问题,也让各地官吏意识到算科能力在战后治理中的核心价值。
不少州县主动向朝廷上书,请求增派算科人才,形成了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
在选拔高端算科人才的同时,朝廷也着手解决基层小学堂的人才短板问题。
针对京东两路小学堂学制短、课程浅的缺陷,吏部与礼部联合推出三项改革措施。
一是延长学制,从原来的半年延长至两年,确保学员有足够时间掌握复杂算学知识。
二是优化课程,增设田亩计算、工程预算、简易会计,等实操课程,编写配套的通俗教材,用案例教学替代纯理论讲解。
三是强化师资,邀请户部、工部的官吏定期前往学堂授课,分享治理中的实际经验。
针对基层小吏的舞弊与失职问题,朝廷还建立了“双考核、严追责”制度。
每半年对小吏进行一次“算术能力考核”与“职业道德评估”,考核不合格者暂停任职,送入地方学堂重新培训。
对虚报数据、故意算错的小吏,一律革职查办,情节严重者流放边疆。
更是将张文远的案例制成警示册,发放给全县官吏,还组织廉洁治理宣讲会,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
此后,小吏们的工作态度也从应付上级转变为服务百姓。
启元五年的春闱改革与基层优化,不仅解决了战后治理的人才紧缺问题,更开启了大乾重实用、轻空论的选官新风。
以往科举以经义取士,不少进士虽饱读诗书,却对土地丈量、税金核算等实务一窍不通。
如今算科成为核心考核科目,推动天下学子从死读经书转向学以致用,形成了办实事的新风气。
这次国考春闱改革详细的登在《大乾日报》上,从改革原因到改革成效,一五一十实事求是的白纸黑字写了清清楚楚!
各地乡间地头上的百姓,听着那些识字的孩子拿着报纸念。
“真是越来越好了!”
“对啊,之前这些国家大事咱们这些平头百姓哪里能知道?”
姜齐在查看各地奏报时,对算科人才的表现尤为满意,虽然他也知道,这股新风估计吹不了多久,但是隔三差五吹一吹,让那些官吏提提神,也是好的!
“治理天下,需经义涵养德行,更需算科解决难题。春闱改革与基层优化双管齐下,既选得出能臣,又育得出良吏,更要打破官吏隔阂,官民隔阂,方能确保大乾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