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上京道八旗(2 / 2)

姜齐亲自接见阿勒泰,带着他进入书房之中,指着草原的舆图:“阿勒泰首领,你看这草原,本就没有部族之分,是天地赐予所有人的家园。以往你们因争夺水草而争斗,死伤无数,难道这就是你们想要的生活?”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如今以地域定旗,朝廷统一分配资源,你们不仅不用再争斗,还能与其他部族相互学习,回鹘人擅长经商,女真人擅长捕猎,你们擅长放牧,若能合作,草原的日子定会越来越好。”

为了打消阿勒泰的顾虑,姜齐还任命他为正白旗旗主,并赏赐了一批种子与农具,让他带领族人尝试耕种。

阿勒泰半信半疑地回到草原,按照姜齐的建议,将旗内的百姓按居住区域划分佐领,公平分配牧场与水源。

没想到,仅仅半年,正白旗内的部族矛盾便大幅减少,不少族人通过合作,不仅放牧的收入增加了,还收获了第一批粮食,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同时,对于这些天生地养的草原汉子,大乾更是派出了不少的文吏和僧人。

随着八旗制度的不断完善,书吏对于百姓的宣讲,上京草原渐渐迎来了久违的安定。

以往常见的部族争斗几乎绝迹,边境的袭扰也大幅减少,各旗的佐领负责管理户籍与治安,旗主则定期向朝廷汇报情况,朝廷通过八旗,实现了对草原的有效管控。

更重要的是,草原部族的大乾认同感不断增强。

不少部族的年轻人,主动报名加入大乾的草原骑兵,参与边境防御。

旗内的私塾也开始教授汉字与中原文化,越来越多的草原人能说汉话、写汉字,甚至有人前往洛阳求学。

正黄旗的渤海族人,在洛阳太学毕业后,还回到草原,担任正黄旗的参领,积极推行朝廷的政策。

在一次朝会上,负责北疆事务的大臣向姜齐汇报:“如今草原八旗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去年的贡赋虽免了三年,却有不少部族主动向朝廷缴纳牲畜与皮毛,说是‘感谢陛下让草原太平’。”

姜齐听后,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朕要的,不是部族的贡赋,而是北疆的长久安定,是草原与中原的真正融合。如今看来,这个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八旗制度的推行,不仅安定了草原,更巩固了大乾的北疆统治。

尤其是控制了每旗内的人口,户籍。

它以地域为纽带,打破了部族的血缘壁垒,让草原从分散的部族集合,变成了统一的大乾北疆。

再加上,大乾的北疆大规模的水泥筑城,把草原部族从单纯的游牧,变成了半定居半游牧的状态。

只是,当姜齐在考虑在合适的时机给草原上的部族开放科举和武举之时,南方的捷报和关于天竺区域摩尼教的急速扩张的情报,摆在了姜齐的龙书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