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则在石棺周围清理泥土,突然挖到一个硬硬的东西,他小心翼翼地刨开泥土,发现是一个完整的唐三彩马:“快看!唐三彩!还是完整的!”这匹唐三彩马通体呈黄、绿、白三色,马的鬃毛和尾巴雕刻得栩栩如生,马鞍上还装饰着精美的花纹,虽然表面有些灰尘,但依然掩盖不住它的精美。
“太好了!这是唐代唐三彩中的精品!”李局长激动地说,“唐三彩马存世量不多,完整的更是少见,这个发现太重要了!”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在主墓室里清理文物。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文书残片的整理上,他把残片按照文字内容分类,再用透明胶带小心地粘在衬纸上,遇到能拼接的残片,就一点点对齐。有天,他突然兴奋地喊道:“你们看!这几块残片能拼出‘永泰公主’四个字!还有‘神龙二年’的字样,神龙二年是公元706年,正好是永泰公主下葬的年份,这进一步确认了墓主人的身份!”
Shirley杨则在修复壁画残片,她用特制的胶水把残片粘在木板上,再用细砂纸轻轻打磨边缘,让残片之间的缝隙尽可能缩小。她还在残片的背面刷上一层加固剂,防止残片再次损坏:“这些壁画残片虽然破碎,但上面的色彩依然鲜艳,能看出唐代壁画的高超技艺。比如这块‘乐舞图’残片,舞者的裙摆用了‘晕染法’,颜色从浅到深渐变,非常漂亮。”
老烟枪则负责文物的转运和保存,他在帐篷里搭建了一个临时的文物储存室,里面摆放着恒温箱和湿度计,确保文物处于适宜的环境中。他还在储存室里放了几盆艾草,既能净化空气,又能防止蚊虫叮咬文物:“唐代的文物很脆弱,尤其是丝织品和文书,稍微不注意就会损坏,咱们得格外小心。”
胖子则在清理耳室,东耳室里存放着大量的陶俑,有侍女俑、乐师俑、武士俑等,虽然很多陶俑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但依然能看出它们的造型和服饰特色。西耳室里则存放着一些金银器和瓷器,有金镯、银钗、青瓷碗、白瓷盘等,这些文物上都刻着精美的花纹,有的还刻着唐代的年号,是研究唐代工艺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就在我们清理工作接近尾声时,警方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盗墓贼留下的工具和脚印,在西安的一个古玩市场抓获了四名盗墓贼,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唐代文物,包括金钗、玉璧、文书残片和陶俑。
“太好了!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我们都非常高兴,李局长激动地说,“盗墓贼交代,他们还把一部分文物卖给了一个叫‘老唐’的文物贩子,这个‘老唐’长期在国内外倒卖唐代文物,警方已经联合国际刑警组织展开追捕,相信很快就能把他抓获,追回剩下的文物。”
我们跟着警方去了古玩市场的临时扣押点,看到缴获的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其中一件“永泰公主金冠”格外引人注目,金冠上镶嵌着红宝石和蓝宝石,还装饰着精美的凤凰图案,是唐代宫廷首饰的精品。阿贵仔细检查了几卷文书残片,发现其中一卷是永泰公主的“起居注”,记载了她的日常生活和宫廷事件,对研究唐代宫廷生活具有极高的价值。
“这卷起居注太重要了!”阿贵激动地说,“里面写着‘永泰公主与太平公主共赏牡丹’,太平公主是唐代着名的公主,这段记载能补充两位公主的关系史,太珍贵了!”
回到墓葬发掘现场后,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然后开始对整个墓葬进行全面勘探。在主墓室的墙壁上,我们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密室,密室里放着一个紫檀木盒子,盒子里装着一卷用丝绸包裹的文书,还有一枚金印。
“这是永泰公主的金印!”张教授激动地拿起金印,金印上刻着“永泰公主印”四个篆字,“这枚金印是永泰公主身份的象征,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枚唐代公主金印,价值连城!”
阿贵则小心地展开丝绸包裹的文书,发现这是一卷唐代的“户籍册”,记载了永泰公主府的人口和财产情况,包括奴婢的数量、土地的面积、金银器的数量等,对研究唐代贵族的生活和社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发掘工作的结束,我们对永泰公主墓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这座墓葬虽然多次被盗,但依然出土和追回了文物两百多件,包括唐三彩、金银器、文书、壁画残片等,其中很多文物都是国家一级文物,对研究唐代的历史、文化、工艺和宫廷生活具有极高的价值。
在发掘工作结束的那天,陕西文物局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表彰了我们在发掘和文物追回工作中的贡献。李局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荣誉证书,还邀请我们参加唐代文物特展的筹备工作。
“这些文物是唐代历史文化的瑰宝,”李局长说,“我们打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一场‘永泰公主墓文物特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唐代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了解永泰公主的生平事迹。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爽快地答应了李局长的邀请,开始参与特展的筹备工作。Shirley杨负责文物的展示设计,她根据文物的种类和历史背景,将展示区分为“宫廷生活”“工艺艺术”“历史文献”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采用了对应的场景布置,比如“宫廷生活”区还原了唐代公主的卧室和书房,“工艺艺术”区展示了唐三彩、金银器和壁画残片,让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唐代的宫廷文化和工艺水平。
阿贵则负责展览的讲解和文物解读,他编写了详细的讲解词,还制作了唐代历史年表和永泰公主生平展板,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永泰公主的故事。他还在展览中设置了“唐代文书临摹区”,准备了仿制的麻纸和毛笔,让观众亲手临摹唐代文书,感受唐代书法的魅力。
老烟枪则在博物馆的院子里搭建了一个“唐代草药园”,种植了唐代常见的艾草、金银花、薄荷等植物,还设置了科普展板,介绍这些植物在唐代的用途,比如艾草用于驱蚊,金银花用于入药,薄荷用于清热,让观众了解唐代的医药文化和生活方式。
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安保,他每天都会仔细检查展柜的安全情况,还会向观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他还和当地的学校合作,组织学生来博物馆参观,给孩子们讲解唐代的历史故事,比如“永泰公主的生平”“唐代的科举制度”等,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提出各种问题,胖子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经过五个月的努力,“永泰公主墓文物特展”如期举办。开展那天,陕西历史博物馆里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欣赏唐代文物的魅力。看着观众们惊叹的表情,听着他们对文物的赞美,我们心里都充满了成就感。
“没想到咱们能参与永泰公主墓的发掘,”胖子笑着说,“唐代的文物真是名不虚传,尤其是那匹唐三彩马,太漂亮了!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发掘更多的唐代墓葬,看看更多的唐代文物。”
Shirley杨点点头:“唐代是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产。保护好这些文物,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让更多的人了解唐代的辉煌,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老烟枪抽着烟,望着远处的大雁塔,感慨地说:“我这辈子发掘过很多古墓,唐代的古墓最让我震撼。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唐代的繁荣与昌盛,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才华。咱们得把这些故事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多么辉煌的文明。”
阿贵则拿着一本刚出版的《永泰公主墓文书解读》,兴奋地说:“这是我这五个月的研究成果,里面收录了这次发掘的大部分唐代文书,还有详细的解读。以后我还要继续研究唐代历史,争取能还原更多唐代宫廷生活的细节和社会风貌。”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期待。从北方草原的辽代贵族墓葬到陕西西安的唐代永泰公主墓,我们见证了不同朝代、不同阶层的历史文明,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次发掘都是与过去的对话,而我们,正是这场对话的桥梁。
就在“永泰公主墓文物特展”举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张教授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四川文物局的紧急电报——在四川成都附近发现了一座三国时期的蜀汉墓葬,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蜀汉竹简、青铜器和陶瓷器,但墓葬已经遭到了盗墓贼的严重破坏,很多文物被盗走,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能立刻前往协助进行抢救性发掘。
“三国蜀汉墓葬!”胖子一听,立刻来了精神,“三国时期的文物可是太少见了!尤其是蜀汉的文物,能反映诸葛亮治理蜀汉的情况,说不定还能找到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文物!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去成都!”
Shirley杨也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蜀汉的文物对研究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具有极高的价值。盗墓贼的破坏肯定很严重,我们得尽快过去,争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护好剩下的文物。”
老烟枪想了想,说:“四川的气候潮湿多雨,墓葬里的文物容易受潮发霉,尤其是竹简,很容易腐烂。咱们得准备好防潮设备、除霉剂和竹简加固材料。另外,四川多山地,墓葬可能建在山体里,里面可能有‘暗箭’‘流沙’等防盗设施,咱们得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发生危险。”
阿贵则兴奋地说:“蜀汉竹简是我一直想研究的文物,上面记载的内容可能涉及蜀汉的法律、税收、军事等方面,对研究三国历史太重要了。我已经收集了很多三国时期的文献资料,要是能发现蜀汉竹简,我一定能帮忙解读。咱们赶紧出发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三国时期的青铜器了!”
我们很快就收拾好了行李,告别了李局长和陕西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踏上了前往四川成都的旅程。火车在蜀道上行驶,窗外的景色从关中平原变成了青山绿水,远处的峨眉山隐约可见,岷江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山谷中蜿蜒流淌。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他们脸上都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蜀汉墓葬里那些珍贵的竹简、青铜器和陶瓷器。我知道,前方等待我们的,可能是潮湿的山地、复杂的墓葬结构,还有未知的危险,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保护好那些沉睡在地下的珍贵文物,让它们重见天日,向世人展示三国时期蜀汉的历史风貌。我们的文物保护之路,还在继续,而那段金戈铁马的三国历史,也正等待着我们去唤醒。
火车抵达成都站时,四川文物局的王局长已经在出站口等候。他手里拿着一张墓葬的勘探图,脸色凝重地说:“这座蜀汉墓葬在成都北郊的天回山附近,是当地的农民在开山采石时发现的。盗墓贼已经在墓葬里挖了四个盗洞,我们在盗洞里发现了一些蜀汉竹简的残片和青铜器的碎片,情况非常危急。”
我们跟着王局长往天回山方向赶,路上,他继续介绍:“从墓葬的形制和出土的文物残片来看,墓主人可能是蜀汉的‘尚书令’,相当于宰相,地位很高,墓葬里的文物数量可能非常多。三国时期的蜀汉文物存世量很少,这座墓葬的发现对研究蜀汉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抵达天回山时,墓葬周围已经搭起了临时的遮阳棚和防雨棚,几名考古队员正拿着工具在清理盗洞周围的泥土。王局长指着一个深约8米的盗洞说:“这就是通往主墓室的盗洞,我们用探地雷达扫过,主墓室的顶部已经有些塌陷,里面还有积水,随时可能有危险。”
老烟枪蹲在盗洞边,用手指捻了一点泥土,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土里有腐竹味,蜀汉的墓葬常用竹简陪葬,现在竹简已经开始腐烂,得尽快抽水,不然剩下的竹简也会腐烂。另外,四川的山林里有瘴气,咱们进洞前得喝些草药水,预防中毒。”说着,他从背包里掏出几包艾草和金银花,“这些草药煮水喝,能清热解毒,还能防蚊虫叮咬。”
Shirley杨拿出便携式温湿度仪,往盗洞里伸了伸:“洞内温度16c,湿度90%,这个湿度对文物保护非常不利,尤其是竹简和丝织品,很容易发霉腐烂。咱们得先在盗洞周围搭建排水系统,把积水抽出去,再用除湿机降低洞内湿度,等环境稳定了再进去发掘。”
阿贵则蹲在盗洞边,仔细观察着泥土里的碎片,突然捡起一片绿色的竹片:“你们看!这是蜀汉竹简的残片!上面有‘丞相’‘北伐’等字样,应该是与诸葛亮北伐相关的文书!”他小心翼翼地把竹片放进密封袋,又在笔记本上画出文字的形状,“这竹简的字迹是三国时期的隶书,和我之前见过的三国竹简拓片一模一样,主墓室里说不定还有完整的竹简。”
胖子则在搭建排水系统,他扛着水泵和水管,和几名考古队员一起,很快就把水管接到了盗洞里,开始抽水:“四川的水真多,这积水不知道要抽到什么时候。等水抽干了,咱们就能进去发掘了,希望能找到诸葛亮相关的文物。”
接下来的四天,我们一直在进行发掘前的准备工作。老烟枪每天都会煮一大锅草药水,分发给所有人,还在帐篷周围撒上艾草和雄黄,防止蛇虫侵扰。有天清晨,他发现帐篷外的山林里有野猪的脚印,立刻带着胖子在周围挖了一圈陷阱,还在陷阱边插了几面红色的旗帜:“四川的山林里野生动物多,咱们得做好防护,不能让它们影响发掘工作。”
积水抽干、洞内湿度降低到60%时,我们开始准备进入主墓室。Shirley杨穿上防水服,戴上安全帽,拿着手电筒,第一个沿着盗洞往下爬。盗洞很狭窄,爬了约8米,她终于到达主墓室,用手电筒往四周照了照,然后通过对讲机对我们说:“主墓室的规模很大,约25平方米,中央放着一具石棺,石棺的表面雕刻着精美的‘龙纹’和‘凤纹’,是蜀汉时期的典型装饰。石棺的周围散落着大量的竹简和青铜器碎片,还有一些陶瓷器,你们可以下来了。”
我们沿着盗洞依次进入主墓室,主墓室的顶部虽然有些塌陷,但整体结构还算完整。石棺的表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纹和凤纹,龙的鳞片和凤的羽毛都清晰可见,展现了蜀汉时期高超的雕刻技艺。Shirley杨用工兵铲小心地清理石棺周围的泥土,然后和胖子一起,慢慢打开石棺的盖子——石棺里面铺着一层厚厚的丝绸,丝绸虽然已经腐烂,但上面的花纹还能隐约辨认,是蜀汉时期特有的“云气纹”。丝绸上放着墓主人的尸骨,尸骨的周围摆放着大量的陪葬品,有青铜剑、青铜鼎、陶瓷碗、竹简,还有一枚金印,这些文物都保存得相对完整。
“这金印上刻着‘尚书令印’!”张教授激动地拿起金印,“这说明墓主人确实是蜀汉的尚书令,地位仅次于丞相诸葛亮,这个发现太重要了!”
阿贵则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了竹简上,他小心翼翼地把竹简从泥土中清理出来,放在防水布上,用软毛刷轻轻扫去上面的泥土:“这些竹简上的文字是隶书,记载的是蜀汉的行政文书!上面有‘征收赋税’‘治理农田’等内容,还提到了‘丞相亮’,应该是诸葛亮治理蜀汉时期的文书!”
我们看着这些珍贵的文物,都兴奋不已,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三国时期蜀汉的繁荣景象。而这场关于蜀汉历史的发掘与探索,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