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8章 尸易无限(203)(1 / 2)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在藏阁外的保护棚里忙碌。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竹简整理上,他把竹简按内容分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对照着随身携带的《西汉隶书字典》查找,实在找不到的,就标记下来,等晚上和Shirley杨、张教授一起讨论。有天深夜,阿贵突然兴奋地叫醒我们,手里举着一片竹简:“你们看!这上面写着‘子见南子’!《论语》里这段记载有争议,没想到海昏侯墓的竹简里也有,说不定能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老烟枪则负责文物的安全防护,他每天都会在保护棚周围撒上雄黄粉,还在棚子角落点燃艾草绳,烟雾袅袅中,既能驱赶蚊虫,又能保持空气流通。有天清晨,他发现棚子外的泥土上有蛇爬过的痕迹,立刻带着胖子在周围挖了一圈浅沟,沟里撒满雄黄,还在沟边插了几面写着“小心蛇虫”的木牌:“南昌的气候潮湿,蛇虫多,咱们保护文物的同时,也得保护好自己,可不能出意外。”

胖子虽然主要负责搬运重物,但也没闲着。他发现保护棚里的木箱太多,搬运时容易碰撞,就找来几块厚木板,在木板安全。他还在推车把手处缠上软布,防止搬运时手滑:“我这叫‘实践出真知’,别看我没读过多少书,干活的窍门还是有的。”

Shirley杨则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漆器和丝绸的保护上。她发现有几件漆器的漆面出现了细微的裂纹,立刻调配出特殊的加固剂,用细如发丝的毛笔,小心翼翼地将加固剂涂抹在裂纹处:“西汉的漆器采用‘夹贮胎’工艺,胎体轻薄,一旦开裂,就很难修复。咱们得尽快给这些漆器做脱水处理,不然漆面会继续脱落。”她还找来几块透明的塑料薄膜,将出土的丝绸碎片轻轻覆盖住,防止丝绸接触空气后氧化。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我们在藏阁的最深处发现了一个用青铜打造的箱子,箱子上刻着精美的龙纹,锁扣是黄金制成的,上面还镶嵌着几颗红宝石。张教授和王局长一起,用特制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里面铺着一层厚厚的丝绸,丝绸上放着一件玉衣——虽然玉衣的金丝已经有些氧化,但玉片依然温润有光泽,玉衣的领口和袖口还镶嵌着珍珠和玛瑙。

“这是海昏侯的玉衣!”王局长激动地说,“之前发掘的西汉王侯墓里,很少有保存这么完整的玉衣。你们看,这件玉衣的玉片是和田白玉制成的,金丝的纯度也很高,可见海昏侯当时的地位有多高。”

Shirley杨仔细检查着玉衣:“玉衣的结构很完整,只是有些玉片之间的金丝断了,咱们得尽快把玉衣送到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金丝的氧化程度,再制定修复方案。修复的时候,不能用现代的金属丝替换,得用和当时工艺相同的金丝,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玉衣的历史原貌。”

就在我们以为藏阁的发掘工作即将结束时,阿贵在一堆竹简,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一卷用丝绸包裹的竹简,竹简上的文字是用朱砂写的,内容是汉宣帝给海昏侯刘贺的诏书,上面写着允许刘贺在封地祭祀祖先,还赏赐了一些财物。

“这卷诏书太珍贵了!”张教授激动地说,“史书记载汉宣帝对刘贺很猜忌,很少赏赐他,这卷诏书正好补充了史书记载的空白,对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把这卷诏书小心地放进特制的文物箱里,准备送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就在这时,王局长接到了一个电话,脸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挂了电话,他对我们说:“有个坏消息,我们接到举报,说有一伙盗墓贼正在偷偷挖掘海昏侯墓的陪葬墓,他们手里有先进的盗墓工具,还可能携带武器。当地警方已经派人去追查了,希望我们能派几个人去协助他们,辨认被盗文物的真伪。”

“盗墓贼胆子也太大了!”胖子一听就火了,“光天化日之下还敢盗墓,咱们必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我跟你们一起去,正好让他们见识见识我的厉害!”

Shirley杨也说:“陪葬墓里的文物虽然不如主墓多,但也很珍贵,尤其是一些陪葬的陶俑和青铜器,能反映出西汉时期的社会生活。我们得尽快赶过去,争取能追回被盗的文物,不能让它们流落到黑市上。”

老烟枪从背包里拿出一把工兵铲和几包雄黄粉:“盗墓贼可能会在墓里设置陷阱,咱们得带上防身工具。这些雄黄粉不仅能驱蛇,遇到危险时还能撒向盗墓贼,干扰他们的视线。”

阿贵虽然有些担心,但还是坚定地说:“我也去!我能辨认文物上的文字,要是盗墓贼盗走了有铭文的文物,我能立刻确认它们的来历,帮助警方更快地追回文物。”

我们很快就收拾好东西,跟着王局长和几名警察一起,驱车前往陪葬墓所在地。陪葬墓位于海昏侯墓的东侧,距离主墓大约一公里,周围是一片农田。我们到达时,警方已经在周围布控好了,几名便衣警察正伪装成农民,在农田里观察情况。

负责此次行动的李警官对我们说:“根据举报,盗墓贼已经在陪葬墓里挖了一个盗洞,他们可能已经进入了墓室,正在盗窃文物。我们计划等他们出来的时候,再实施抓捕,避免在墓里发生冲突,损坏文物。”

我们躲在农田里的一处土坡后面,耐心地等待着。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远处的农田里出现了几个黑影,他们背着沉甸甸的背包,鬼鬼祟祟地往路边的一辆面包车走去。

“就是他们!”李警官低声说,“大家准备行动!”

我们跟着警察一起冲了上去,盗墓贼见状,立刻四散逃跑。胖子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一个跑得最慢的盗墓贼,将他按在地上。老烟枪则朝着另一个盗墓贼的方向撒了一把雄黄粉,那人被雄黄粉呛得直咳嗽,放慢了脚步,被警察抓住了。

经过一番追捕,我们一共抓获了四名盗墓贼,缴获了他们盗窃的文物,包括几件陶俑、青铜鼎和玉器。阿贵仔细检查了这些文物,发现其中一件青铜鼎上刻着“海昏侯家丞”的字样:“这些文物都是海昏侯陪葬墓里的,这件青铜鼎是海昏侯家丞用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我们把被盗的文物和盗墓贼一起交给了警方,李警官对我们说:“多亏了你们的帮助,我们才能顺利抓获盗墓贼,追回被盗文物。这些盗墓贼已经交代,他们还计划盗窃海昏侯墓的其他陪葬墓,我们会加强巡逻,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回到主墓的保护棚后,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张教授看着这些失而复得的文物,感慨地说:“文物保护工作就像一场持久战,不仅要发掘和保护好已经发现的文物,还要防止盗墓贼的破坏。咱们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啊。”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继续对藏阁里的文物进行清理和修复。阿贵已经解读出了大部分竹简的内容,其中有一段关于《论语》的记载,和现在流传的版本有所不同,这一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专家学者都纷纷来到南昌,想要亲眼目睹这些珍贵的竹简。

Shirley杨则成功地修复了几件受损严重的漆器,其中一件漆木案上的凤鸟纹经过修复后,色彩依然鲜艳,栩栩如生。她还为这些漆器制作了专门的展示架,展示架的材质和高度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既能保护漆器,又能让观众清晰地看到漆器上的纹饰。

老烟枪在保护棚里搭建了一个小小的草药园,里面种着艾草、薄荷等具有驱蚊和提神功效的草药。他还经常给考古队员们讲解草药的用途,教他们如何辨别有毒的植物,防止在野外工作时发生意外。

胖子则成了保护棚里的“后勤部长”,他不仅负责搬运文物,还主动承担起了做饭的任务。他做的红烧肉和炒青菜,深受大家的喜爱,每次开饭的时候,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随着海昏侯墓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珍贵文物被发现,其中包括大量的金器、玉器、青铜器、竹简和丝绸制品。这些文物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西汉时期历史文化的了解,还为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在发掘工作进行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南昌市政府决定在海昏侯墓所在地建立一座遗址博物馆,用来保护和展示这些珍贵的文物。我们受邀参与了博物馆的设计和规划工作,Shirley杨负责文物展示区的设计,她根据文物的种类和历史背景,将展示区分为金器区、玉器区、漆器区、竹简区等,每个区域都采用了不同的展示方式,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阿贵则负责博物馆的讲解工作,他编写了详细的讲解词,还制作了一些图文并茂的展板,展板上不仅有文物的图片和介绍,还有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很多观众的关注。

老烟枪则在博物馆的院子里种了很多艾草和其他具有文化意义的植物,他还在院子里设置了一个小小的草药展示区,向观众介绍草药的用途和历史,让观众在了解文物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

胖子则负责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工作,他每天都会在博物馆里巡逻,检查文物的安全情况,还会向观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醒他们不要触摸文物,遵守博物馆的规定。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终于建成并对外开放了。开馆那天,博物馆里人头攒动,很多观众都是慕名而来,想要一睹海昏侯墓文物的风采。看着观众们惊叹的表情,听着他们对文物的赞美,我们心里都充满了成就感。

“没想到咱们能为海昏侯墓的文物保护和传承做这么多事,”胖子笑着说,“以前我总觉得文物保护是专家学者的事,现在才知道,只要愿意,每个人都能为保护文物出一份力。”

Shirley杨点点头:“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根脉,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海昏侯墓的发掘和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只是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珍贵的文物等着我们去发现和保护。”

老烟枪抽着烟,说:“我打算等博物馆的工作稳定下来后,就回青溪镇,把我在海昏侯墓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再开个小讲座,给镇上的人讲讲文物保护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的重要性。”

阿贵也说:“我打算继续研究海昏侯墓的竹简,争取能解读出更多的历史信息。我还想报考考古专业的研究生,系统地学习考古知识,以后成为一名专业的考古工作者,为保护更多的文物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期待。从献王墓到海昏侯墓,我们一起走过了很多地方,经历了很多危险和挑战,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因为我们知道,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的根脉。

就在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对外开放不久后,张教授突然找到我们,说有个紧急情况——在甘肃敦煌发现了一座唐代的藏经洞,里面可能藏有大量的佛经和文书,但藏经洞已经遭到了盗墓贼的破坏,很多文物被盗走了。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能去帮忙进行抢救性发掘,还希望能帮忙追回被盗的文物。

“敦煌藏经洞!”胖子一听,立刻兴奋起来,“我早就听说敦煌藏经洞的文物很有名,尤其是那些佛经和壁画,要是能见到真的,那可就太好了!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去敦煌!”

Shirley杨也说:“敦煌藏经洞的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尤其是那些唐代的佛经和文书,能反映出唐代的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盗墓贼对藏经洞的破坏肯定很大,我们得尽快过去,争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护好剩下的文物。”

老烟枪想了想,说:“敦煌气候干燥,风沙大,文物容易受到风沙的侵蚀。咱们得准备好防风沙的设备和文物保护材料,还要带足饮用水和食物,在沙漠里工作,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阿贵激动地说:“我还没去过敦煌呢,听说那里的壁画特别漂亮,还有很多古代的文书。我一定好好努力,帮忙整理和解读那些佛经和文书,为保护敦煌的文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很快就收拾好了行李,告别了王局长和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踏上了前往敦煌的旅程。火车在河西走廊上行驶,窗外的景色从农田变成了戈壁滩,远处的祁连山连绵起伏,山顶上覆盖着皑皑白雪。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他们脸上都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敦煌藏经洞那些珍贵的佛经和文书。我知道,前方等待我们的,可能是未知的危险和挑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保护好那些珍贵的文物,让它们重见天日,绽放出应有的光彩。我们的文物保护之路,还在继续,而那些沉睡在地下的历史,也正等待着我们去唤醒。

火车抵达敦煌站时,当地文物局的赵局长已经在出站口等候。他手里拿着一张藏经洞的勘探图,脸色凝重地说:“藏经洞位于莫高窟的南区,是我们在进行莫高窟遗址普查时发现的。这个藏经洞的规模很大,里面堆满了佛经、文书和绢画,但盗墓贼已经挖了一个盗洞,进去盗窃了很多文物,现在洞里还散落着一些文物碎片,情况很危急。”

我们跟着赵局长往莫高窟走去,路上,赵局长继续介绍:“莫高窟是世界着名的文化遗产,里面有大量的壁画和雕塑,藏经洞的发现,对研究唐代的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在藏经洞的情况很不好,盗墓贼不仅盗走了很多文物,还破坏了洞里的壁画,我们必须尽快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好剩下的文物。”

抵达莫高窟后,我们看到藏经洞周围已经拉上了警戒线,几名考古队员正拿着工具在清理盗洞周围的沙土。张教授蹲在盗洞边,手里拿着一块从洞里捡来的绢画碎片:“你们看这绢画碎片,上面的色彩还很鲜艳,画的是飞天图案,是唐代莫高窟壁画的典型风格。要是能把这幅绢画完整地修复好,肯定是件国宝级的文物。”

Shirley杨看着盗洞,眉头皱了起来:“敦煌的风沙很大,盗洞不及时封堵,风沙会灌进藏经洞,损坏里面的文物。咱们得先搭建一个防风沙的保护棚,再组织人手清理盗洞,进入藏经洞进行发掘。”

胖子撸起袖子,说:“搭建保护棚的工作交给我,我力气大,保证很快就能搭好!等清理完盗洞,我第一个进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一些盗墓贼留下的线索。”

老烟枪从背包里拿出个布包,里面是他准备的防风沙的草药和纱布:“敦煌风沙大,咱们在里面工作的时候,要戴上纱布口罩,防止沙子进入口鼻。这些草药煮水喝,能清热润肺,防止在沙漠里火气上升!”

敦煌的风沙比我们想象中更烈,刚搭好的保护棚被风吹得嗡嗡作响。老烟枪带着胖子和几名考古队员,在棚子四周打下一米深的木桩,又用帆布把棚子的缝隙仔细缝补起来:“这风沙能把石头磨圆,要是灌进藏经洞,里面的绢画和文书用不了半个月就会被吹成碎片。”他一边说,一边从背包里掏出几个小陶罐,里面装着用艾草和石灰混合的粉末,“把这粉末撒在保护棚周围,既能固定沙土,又能驱走沙漠里的沙蝎。”

阿贵蹲在盗洞边,手里捧着一块刚清理出来的文书碎片,指尖轻轻拂过上面的字迹:“这是唐代的楷书,写的是《金刚经》的句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和我在博物馆里见过的唐代写经本字迹一样。”他从背包里拿出透明胶带,小心翼翼地把碎片粘在衬纸上,生怕稍一用力就把纸页弄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