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身对工匠们说道:“集中力量,解决锅炉效率、传动损耗和刹车安全问题!同时,开始设计适用于货运和客运的车厢!我们要先在安阳到晋阳之间,修建一条真正的、可供实用的试验铁路!”
“是!大人!”工匠们齐声应诺,干劲冲天。
就在叶明沉浸于铁路蓝图的兴奋中时,一封来自靖北王顾长青的加急军报,被快马送至他的案头。
叶明拆开一看,眉头瞬间紧锁。
军报上说,北方的狄人部落,在经过数年的蛰伏和内部整合后,似乎有再次南下的迹象。
边境哨探发现,狄人几个大部落的王庭正在向南方水草丰美之地移动,并且出现了大规模集结的征兆。
更令人不安的是,有零星的情报显示,狄人可能从西方某些渠道,获得了一些“新奇的火器”,虽远不如安阳所产精良,但已非昔日全靠弓箭马刀的敌人。
顾长青在信中提醒叶明,边军换装新式火器的工作虽在进行,但进度并不理想,尤其是基层部队,仍大量使用旧式装备。
若狄人真的大举来犯,北疆恐面临一场硬仗。他希望叶明能加快军械的生产和输送,并密切关注狄人可能获得的外部技术支持。
“狄人……新火器……”叶明放下军报,走到巨大的北疆地图前。安阳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代差带来的军事优势。如果这个代差被缩小,哪怕只是一点点,都可能导致战局的天平发生倾斜。
“看来,有些人,不只在内部给我们使绊子。”叶明的声音冷了下来,“外面的狼,也闻着味,想趁机咬一口了。”
他将顾慎唤来,将北疆军报给他看了。
顾慎一看,顿时炸了毛:“他娘的!那群蛮子还敢来?正好!老子新练的火枪营正缺实战检验!明子,把你那新式的‘景和一式’野战炮多给我拨几十门,我保证让他们有来无回!”
叶明摇了摇头:“慎兄,不可轻敌。狄人既然敢来,必有倚仗。那‘新奇火器’来源不明,需小心应对。当务之急,是加快北疆边军的换装速度,尤其是炮兵和精锐火枪手的训练。另外……”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格物院那边,关于‘安阳猛炸药’的稳定性测试已经基本完成。是时候,将它投入实战应用了。我们可以尝试制造一批基于猛炸药的新式炮弹和地雷,给狄人一个‘惊喜’。”
“猛炸药?”顾慎眼睛一亮,“就是那个你说威力比黑火药大好几倍的东西?”
“对。”叶明点头,“但此物极其危险,运输、储存、使用都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程。此事需绝对保密,由你亲自挑选最可靠的人手负责。”
“明白!”顾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内政的改革尚在深化,外部的威胁已悄然逼近。叶明感到肩上的担子又沉重了几分。但他并没有慌乱,反而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
铁路的轰鸣与北疆的烽烟,仿佛是这个时代变革与冲突的交响。他既要推动代表着未来的铁轨向前延伸,也要握紧守护现在的利剑,斩断一切来犯之敌。
安阳的灯火,彻夜不熄。格物院的工匠们在改进蒸汽机车和铁路技术,军械司的工坊在加班加点生产新式步枪和火炮,而一间高度戒备的实验室内,关于猛炸药的最终应用测试,也在紧张地进行。
一场关乎国运的考验,即将在北疆的寒风中,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