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了一阵后,节堂内正式开始了军议。
孙稷侠令军师张煌言将当前敌我形势简明扼要的叙述了一番,在听到有大量清军屯驻徐州之时,龙泉伯杜仕希兴奋的站起来,请命北伐。随后堂内其他将领开始躁动起来,闻战则喜,是孙家军的一贯传统了。
孙稷侠双手虚抬,按住众人激动的情绪。
北伐当然要搞,但不是现在,因为时机尚未成熟,而且孙稷侠也还没为北伐做好充分准备。
“诸位,北伐一事,本王自有考虑,此事容后再议。今天召集大家过来,需有两件要事亟待解决,一为防务调整,二为整军经武。玄着,汝分与大伙说上一说。”
张煌言闻言,先是向楚王行了一礼,而后手持标识杆踱步至挂有巨幅舆图的墙壁前。
“各位大帅、将军请看,目前我孙家军可主要分为四大重兵集团,第一为留驻南京的中军和昭帅(李昭)兵团,第二为驻防浙江的杜帅兵团,第三为扼守安徽和淮南的定帅(李定国)兵团,第四为屯兵川黔边境的玉帅(李玉承)兵团。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军级作战部队分布在南方各地,如广州陈邦傅部等。从地理上来看,兵团主力呈现出了不平衡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为东南多、中西少;其次,将甲秀军这等精锐布置在稳定的广东后方,有空置浪费之嫌。”
张煌言顿了顿,随后又说起另一件事:“在江南大战中,我军俘获清兵七万、战马两万匹,以及不计其数的刀枪甲胄。另外,近日潭州军器监呈报大都督府,称监内军械、火炮、药子等堆积如山……”
张煌言余光瞥向众人,特意拉长了语调说道:“扩军的时机,俨然成熟……”。
众人登时拉长了脖子,等待下文。
眼见气氛已至,孙稷侠威严道:“军师的话,大家都听到了吧?为了应对今后局势的变化,本王决意作出如下调整。”
“命杜怀仁率部进驻淮安,谢部改为归义军,擢谢之遴为归义军指挥使,归杜部统制;命李昭部西调湖南,演兵经武,伺进巴蜀;命甲秀军北上赤水大营,归入李玉承部统制……”
宣布完调令后,孙稷侠又将扩军之事公布,新建军种以骑兵和火器兵为主,这主要是考虑到将来北伐的主战场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那里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而如今明军骑兵数量稀少,仅有踏白军,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孙稷侠决定利用江南大战中俘获的大量战马,再组建一军骑兵,由此孙家军的骑兵数量将达到两军一万四千骑的规模,且基本做到一人双马的标准。
至于火器兵,由于目前潭州金牛湾的军器监生产技术和生产制度已经成熟,燧发枪和火炮的生产数量成倍数增长,大规模组建火器兵的时机已经到来。
在这种情况下,孙稷侠下令一口气组建三支军级火器军,并特地命令必须在湖南组建。为什么非得在湖南呢?除了靠近潭州金牛湾的缘故,恐怕就是剑指吴三桂了。
一场军议,从晌午开到黄昏时刻,从部队调度到组建新军,从机构改组、裁撤到新建,从人事任命到官将升迁,林林总总数十条,终于将孙家军近半年来堆积的军务处理了个干净,之后这些军令会被大都督府的属员吏目们誊抄出来,以急脚递的方式送往孙家军各部,然后将统帅的意志贯彻到四肢百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