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长叹(1 / 2)

看完信,有几句话,深深触动了皇帝。

“自始皇开天下一统之大局,伺候王朝更替,兴盛与衰败,历史滚滚车轮向前。而无论兴、亡,最苦的都是天下百姓。先皇有开永世王朝之心,保万民安乐,臣亦想百姓不受流离之苦。”

“然,前路漫漫,臣如同点着烛火,在黑暗中摸索,一阵微风,就能将烛光吹灭。”

“臣甚至不知,自己开出来的道路,是否正确。”

“若将世家视为大患,皇权的集中亦会滋生出残暴的帝王,暴君同样可灭世。”

“已是绝笔之信,臣斗胆谏言,人生而有七情六欲,再品性端正者,也有阴暗面,靠人心治国,不如靠律法,完善法度……”

可以看出,陈子君真是知道自身活不长了,什么话都敢往外写。

但凡他要有生机,绝不会在信上写暴君什么的?哪个皇帝愿意承认,自个的子嗣会出残暴之徒?

这不是污蔑皇室吗?

可皇帝生气也没办法,陈子君早就死了。

甚至可以说,为先皇、为皇室、为天下而死。

冷静下来,皇帝也知道,陈子君所言有道理。

他又想到,太子一心正法,是不是有同样的长远眼光,看到了当下的弊端,在探路?

皇帝欣慰太子的聪慧,不亚于陈子君,又有隐忧,律法治国,不是那么容易的。

动了整个士族的利益啊。

还有就是,皇帝心中,他为真龙天子,该在法之上,法由他创才是合理的。

信上,还写了完整的十二条律政,看的皇帝都胆战心惊。

他怀疑,今日影二在御书房把十二条全说完,可能会立刻被人扣上伪造先皇圣旨、冒充龙隐卫的帽子,身首异处。

还有云丛生。

皇帝都不一定能保住他。

父皇真的敢想。

皇帝感觉,相比自个生的太子,还有父皇,他是不是真是温和、没胆色的帝王?

正胡思乱想,小内侍进来禀告,大长公主醒了。

皇帝起身前往偏殿。

大长公主被宫人服侍喝药,一面安排人,去保护好县主,别让她听到什么风言风语。

不管是驸马的事,还是陈子君……暂时,都不想让益阳知道。

“姑母,朕派人去守着益阳吧。”皇帝主动道。

明珠大长公主要起身行礼,被皇帝免了。

“姑母,不必与朕行这些虚礼,朕亲缘浅薄,如今世上,真心关怀朕的长辈,只有您了。”

这话是肺腑之言,但决不能传出去。

太后还活着呢。

明珠大长公主看了眼伺候的宫人,严肃道:“陛下慎言。”

皇帝自是有把握,身边伺候的,全是他的心腹,才这么肆无忌惮的。

但,他还是一挥手,让殿内的宫人全都退下去。

“姑母,当年,是朕冤枉了陈子君。”皇帝叹息。

帝王亲口承认错了,这是很难得的。

堂堂帝王,除了天灾时,会写请罪书诏告天下,旁的时候,怎能有错?

“陛下!”明珠大长公主本想劝慰,却忍不住先落了泪。

“陛下乃英明之君,当年的事,是小人作祟在先,是臣妾没查明真相被人利用在后,错不在您。”

是她,当年找到证物时,分明迟疑过,却还是没查,就呈交了上去。

皇帝坐在床榻前,眼底有愧色。

“姑母,您是关心朕,急朕之所急,才被歹人钻了空子。”

“故而,姑母您的错,就是朕之过,朕愿意背负。”

明珠大长公主泪眼朦胧抬头,怎能不知,皇帝是在宽慰她的心。

不想她陷入自责、悔恨,主动拦责。

“臣妾只求,陛下能还陈氏一个清白。”

明珠大长公主压住心间的痛,强打起精神。

“姑母放心,朕不是早就应了您吗?”

皇帝是要一言九鼎的。

看姑母脸色没那么难看了,皇帝才将陈子君的信拿出来。

大长公主捏着信封,手指泛白,身体微微发抖。

皇帝叹息一声,离开偏殿。

他并没有探究那封信的想法,夫妻私话,他没那么八卦。

世人都说,陈子君与公主夫妻不和。

陈子君当年求娶,是为打压皇帝威严,贪图长公主美色。

皇帝一开始也这么以为,直到王南明身死。

为保住长公主清誉,外人猜测王南明是陈子君害死的。

其实,是他亲自赐死的。

王南明本是姑母的未婚夫,素有美德、才名远扬,可都是假的。

私下里就是好色之徒,在姑母成亲后,还要下药,意图毁了姑母清白,好在被人及时发现。

也是那次,陈子君找到御前,拿出王南明与近六年的京城女子失踪案有关。

丢失的女子,都是十五六岁、相貌出众的农家、富商女。

一具具尸体,都藏在王家庄子里。

也是那次,皇帝才知道,陈子君当初求娶大长公主,就是已经怀疑王南明品性不端,才“张狂”一次。

本该将王南明绳之以法,公开处刑,可王氏不想名声扫地。

王氏来认罪,却话里话外提长公主清誉……

最后,王南明“意外”身死,王氏以迂回方式补偿失去女儿的人家,就成了最好的法子。

也是这次,皇帝察觉到了,陈子君对姑母的情谊。

当时他意外,又有隐秘的惊喜,认为姑母大可以利用这份情谊……

姑母没辜负他的期待,可皇帝没想到,姑母也动了心。

陈子君死后,姑母虽怀有身孕,但她长相出众、又是公主之尊,重新改嫁不难。

皇帝也暗示过,姑母可选如意郎君,他来赐婚。

他是想弥补姑母一场,情投意合的姻缘。

可姑母几次拒绝,生下益阳后,也没变了心意。

后来,皇帝得知,姑母每年清明去一座孤坟,枯坐一整日,他就明白了。

情之一字,果然伤人。

这些年,皇帝愧疚于,姑母为他,误了终生。

如今依旧愧疚,是皇帝扪心自问。

若在罪证确凿的当时,陈子君没选择认命,找他坦白一切。

坦白先皇的托付。

他会如何?

皇帝心想,或许会留陈子君一条命,但会将错就错,不会许陈子君留在朝堂。

他已然是君,天下如何治理,该由他这个新帝决定。

而不是处处听先皇的。

这,是为君者必然的霸道。

一朝天子一朝臣,有时候也是有道理的。

偏殿,明珠大长公主看着信封上熟悉的字迹,迟迟没敢拆开。

她与陈子君夫妻缘浅。

由“逼迫”开始,她从警惕、防备、到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