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信(1 / 2)

“宣龙隐卫觐见!”

内侍拉长调子的声音传开,有人小跑着出了御书房,一路向前,到了宫门口。

龙隐卫早就奉命等在宫门外了。

目前龙隐卫的队长,影二,面色刚毅,一身血色气息,是从刀光剑影中厮杀出来的。

影二被领进宫,一路目不暇视,举止有节。

进御书房,行礼跪下,影二不经意和云丛生对视。

后者云淡风轻,影二默默垂眸。

昨夜,影二其实和云丛生起了争执,他们龙隐卫是愿意辅佐云大人。

但影二心中,应该按照先皇意思,由人将此事完成大半,皇室再出面配合。

可云丛生把圣旨一事,告诉了太子,那就违背先皇意愿了。

在影二看来,这是对先皇不忠。

没错,这事云丛生已经告诉方府,拉方府下水,龙隐卫不会当回事,但太子是储君,不一样。

但云丛生振振有词。

“本官接的是先皇圣旨,旨意上,并没有一个字,不许本官将事情泄露给太子。”

怼的影二哑口无言。

是,旨意上没表现出来,但这是先皇和陈相共同的计谋。

云丛生很平淡:“先皇薨了,陈相也逝世,他们没嘱托本官要继续施行计谋。”

意思是,他只接了那一道圣旨,至于怎么实现圣旨,那是他云丛生的事。

影二心中不悦,但无计可施。

陈相当初预感不好,让他们提前隐蔽,也只是命他们寻志同道合者,继续此道。

并没有留下遗言,说一定不许借助皇室之力。

众人目光都落在影二身上,消失已久的龙隐卫啊,谁不好奇?

“先皇圣旨可带来了?”

皇帝直切重点。

御书房,所有大臣眸光都动了动。

空气里传来一种紧张感。

方银都感觉到了,那如同实质的警惕和厌恶。

先皇圣旨十二条,针对的不止是世家,是整个士林。

但最受创的,无疑是世家。所以他们得知消息,才会想除掉陈子君,把一切掩埋在起来。

“回陛下,先皇圣旨小的不敢唐突,奉先皇遗命,供奉在皇陵。”

影二如实开口。

云大人说了,先皇圣旨不能完全现世,不然会引起惊天巨变。

十二条律政,要想推行,必须天时地利人和,不能强令责改。

御书房的气氛陡然一松。

只要先皇圣旨没出现,那什么十二条律政,他们就可以当成没听到过。

没听过,就不用想,要不要遵旨。

岳相不动声色看了眼皇帝,或许皇帝,也不希望这时候看到先皇圣旨吧。

一旦公开圣旨,必然引起乱子,皇帝也没把握能压得住。

这其中还存在,皇帝赞不赞同十二条律政的考量。

先皇毕竟已经是先皇了,如今的天下,是皇帝的。

没有哪个皇帝,是完全听命先皇意愿行事的,没主见之人,登不上那个位置。

登上了,也不长久。

他们的皇帝有明君之志,定是不会愿意被“裹挟”着走。

这么想,诸位大人们心中都安稳下来。

但靠先皇一道圣旨,翻不起浪花,毕竟有句古话,叫做人走茶凉。

皇帝微微颔首,果然没再问圣旨,只让影二,将龙隐卫这些年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一遍。

从,先皇与陈子君君臣相合,胸有大志开始。

他们都不满世家把持朝政太多,户部年年总账,发现田地在“莫名”减少,科举上来的人才,被世家拉拢或者打压。

君臣有志向,想联手整顿朝政,奈何先皇突然重病。

虽治好了,但那以后经常力不从心。

先皇预感时日无多,知道和陈子君的谋划,只能搁置。

因为每一任皇帝死,新皇登基,朝廷本就是要动荡的,要再和打压世家掺和起来,备不住真的会换了天。

先皇改了计划,准备律政在下一任帝王身上完成。

下一任皇帝,和陈子君没有默契,他只能给陈子君更高的权柄,还有一条退路。

退路就是龙隐卫,希望龙隐卫保护陈子君。

而皇帝登基后,陈子君利用权柄,查那些世家把柄,但干涉朝政过多,终成了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而世家也不是吃素的,看似沉寂,实则背后挑拨陈相的君臣关系、夫妻关系,最后谋算,一击毙命。

“陈相早预感不好,将一些东西交给小人等保管,请陛下过目。”

影二从身上掏出一个大大的油纸包。

不知道里面裹了什么,鼓鼓囊囊的。

内侍呈上去,打开油纸包,最上面是两封信,

云丛生跪的面无表情,心想,果然龙隐卫靠不住,说对他忠心耿耿,可实际这些东西他都不知道。

到底还是交给皇帝了。

龙隐卫真正主子永远都是皇室,云丛生提醒自个。

皇帝没着急看,示意影二继续。

“小人等奉命,护着先皇圣旨,找有志向、有才能之人接旨。”

众人目光落在云丛生上,明白了。

哦,云丛生就是被选中的呗,代替陈子君完成没完成的事。

可是他凭什么啊?

一个从五品,名不见经传。

岳相想到了云丛生的身世,似乎出身寒门?当年科举是第四名?

或许这就是被看重的原因?

御书房安静了会儿。

还是岳相先开口:“陛下,先不论圣旨是否存在,只谈陈子君案,已经可以证实,他是被冤枉的。”

皇帝偏头看他,老狐狸,一句话把先皇圣旨的事弄成了或真或假。

皇帝眯了眯眼:“岳相言之有理。”

意思是,默认先不谈什么先皇圣旨。

说起来,先皇对他这个继位者是挺不放心的。

留了两道圣旨,一道传闻在太后那里,另一道在龙隐卫手中。

应该是没有第三道了吧?

遗诏这东西,越多越不值钱。

皇帝表了态,其他大臣也松口气。

方银站在兵部尚书身侧,明显察觉尚书大人脊背都放松不少。

看来,没人想让皇帝去接那份先皇圣旨啊。

“陛下,陈子君若是冤枉的,当年的案子要重查,还有京城的两次刺杀,陈勇上京路上遇刺等等,都要弄个水落石出才好。”

户部尚书开口。

虽说案子大概,他们已经心里有数了,但断案要讲细节,不能忽略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