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信(2 / 2)

“陛下,此案拖的时日太久,几次在京城掀起风浪,若不尽快了解,只怕还有后患。”

又有大臣劝谏。

皇帝的目光就落在刑部尚书身上。

后者起身行礼:“陛下,细微之处,臣有些难处,不知如何处理。”

“哦?”皇帝挑眉。

“当年流放路上,追杀陈子曦之人,疑似与东月公主有关。”

刑部尚书说的委婉。

什么疑似,有关,分明就是认为对方有嫌疑。

别忘了,万胜还在牢里关着,不愿意出来,为的什么?为的是给皇帝展示态度,对当年追杀一事,追究到底。

皇帝沉默。

他的同胞兄妹,有两个。

他对八王爷不假辞色,对东月公主确实从小宠爱的。

若非前几年,东月太娇惯儿子,惹出祸事,引皇帝不满,也不会把她赶到封地去。

皇帝了解妹妹,知道她厌恶陈子曦。

在他看来,当年的追杀又没有成功,何必查个清清楚楚?

清衍起身:“父皇,说到姑姑,儿臣又想起一事。”

“说。”皇帝盯着他。

“姑姑的封地在泉州府,清闵彻查泉州府、晋州府私盐案时,查到了五股主要私盐势力。”

“其中一股青花帮帮主,容貌俊美,与姑姑关系莫逆。”

关系莫逆?

在场的没有傻子,自动理解为,东月公主的入幕之宾。

当公主养几个面首不稀奇,但私下偷摸的还行,捅破了就有损皇家颜面。

皇帝都后悔让太子说了,就知道他狗嘴吐不出象牙来。

“来人,让东月十日内进京,不得有误。”

皇帝冷声吩咐。

有内侍匆匆下去。

“父皇,还有一股小势力,是三公主的,被宁王亲自接手,不知宁王可提过?”

清衍跟上眼药一样。

皇帝瞪了他一眼。

“晋州府、泉州府私盐案,清闵已经告破,只是有些尾巴,没弄干净,就让平王协同察查。”

平王代表的是皇室,有他在,才能更好去审三公主、东月公主。

清衍目的达成,就安静了。

“爱卿,可还有难处?”皇帝目光重新落在刑部尚书身上。

问话看似温和,但眼里的愠怒不加掩饰。

刑部尚书觉得自个很无辜,逼迫皇帝做选择的是太子,却要迁怒他。

但他是个成熟的官员,会独自吞下委屈。

“没有,臣定当尽快结案。”

“嗯,朕让京兆府继续协同查案。”

皇帝冷淡道。

正事商量完,岳相他们才离开,只是个个脚步沉重,心情复杂。

谁也没想到,查个陈年旧案,挖出一颗雷来,一颗能引爆所有人的雷。

云丛生,这个从五品小官,彻底走进了朝臣们的视线。

到最后,御书房只剩下皇帝一个人,太子都被他打发走。

现在他看见太子就烦,臭小子主意太大了,有事都不提前告诉他这个父皇。

御书房安静下来,皇帝连着喝了三盏茶,才平静下来。

平静下来后,脑海里第一个念头,不是收不收回龙隐卫、冬月和三公主背着他做了什么、宁王……

而是突兀出现陈子君的身影。

他祭天登基后,第一日大朝会。

是陈子君带朝臣向他行礼。

当时他怎么想的?陈子君大不敬,朝臣都要先看他的脸色,才敢回应天子。

他为新帝,最是志得意满时候,想要开科举,选拔人才,培养心腹。

满朝文武都没意见,陈子君站出来反对,说科举当有制,以制为准,为君不可随心所欲。

当时皇帝觉得,他是天下之主,凭什么不能随心所欲?

陈子君是怕朕有了得用之人!

后来,陈子君跪在大殿,求娶明珠大长公主。

皇帝是觉得愤恨又耻辱。

明珠大长公主是朕的姑母,已经有婚约在身,陈子君还要求娶,那就是强娶?

逼着他这个皇帝同意。

皇帝年轻气盛,当然不同意,后来是大长公主主动答应,还反过来劝说皇帝,他才应下。

在皇帝心中,姑母是委曲求全,为了不让他和权臣交恶,不得已为之。

皇帝能不更恨陈子君吗?

再往后,他要去春猎,陈子君不许,说劳民伤财。他要大赦天下,陈子君反对,恶人归乡如同造孽……

这样的事很多很多。

是,当了皇帝多年,有些事,他已经能理解,看似好事,若做的人不对,做的时机不对,也会成为鱼肉百姓的刀。

可皇帝心中,对陈子君依旧厌恶,他是君王。

臣子谏君,也是有讲究的。

一直到后来,姑母送来证据,皇帝不仅收拢禁军,还得了几位将军、老大臣的效忠,终于有把握对陈子君动手。

很顺利,陈子君没逃跑,也没反抗。

皇帝以为,京城可能会发生厮杀,陈子君不仅有部曲,还在军中有心腹。

可当时,兵不血刃,陈子君接旨了,到赴死那日,也没出什么变故。

只是陈氏部曲跟着消失,皇帝还忧心过。

如今才知,从没什么陈氏部曲。

皇帝心情不可谓不复杂。

他看向龙案上的油纸包,终究还是动了。

两封很厚的信。

一封是给明珠大长公主的,皇帝没动。

另一封是给皇帝的。

皇帝手指微顿,还是拆信。

信的开头,是陈子君的认罪。

“陛下是天子,是君,臣本该恪守本分、谨小慎微辅佐,却因形势所逼,处处张狂。”

“臣夜不能寐,时时煎熬,陛下有雄才伟略,臣却不能尽臣的本分,私下觉得辜负先皇信任,愧对圣贤之道。”

“然,先皇嘱托,臣片刻不敢忘。百年世家,深不可测,多少朝代的覆灭兴亡,由世家引起?世家如同沉睡的狼群,平静时,不见端倪,醒时,必要见血腥。”

“臣食君之禄……”

陈子君不仅言明世家引起的祸乱,还表了一番忠心。

再之后是愧疚和遗憾,没能完成和先皇共同制定的大计,但又藏有期待。

陛下收到信,应重新掌握龙隐卫,不知可有后来人,为朝堂找到一条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