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想来中书监工作,好啊!”
看到奏疏的朱由检,很是高兴地道。
他是不介意宗室在中书监效力的,说到底只是秘书,要依附于官员。
就算他们靠着举荐做上官也没什么,非进士官员六年一迁的规定,就能让他们蹉跎在中下层官位。
到了九卿、大臣位置上,对宗室和秘书的限制,都会让他们难以掌握大权。
所以朱由检很欢迎宗室任职,帮他监督官员。
王承恩见皇帝如此高兴,笑着道:
“他们是想留在境内的,不介意服务官员。”
“就是担心下一代失去宗室身份,无法在中书监任职。”
“要不要定个政策,明确他们的身份?”
朱由检“唔”了一声,颔首道:
“确实应该明确,这些人也应该和出身的藩室分开,防止中书监被藩国控制。”
“这样,你让理藩院拟个规定,在朝廷任职的宗室必须出藩。”
“让宗人府为他们单列户籍,授与宗人身份。”
“留在内地的宗人都授予公士身份,但不授予爵位。”
“如果通过考核,可入中书监等衙门任职,内廷要尽力安置他们。”
这个决定,部分满足了宗室的要求,但是还差一点。
毕竟不是确定入中书监任职,还有考核这一关。
现在来中书监任职的宗室少,自然没有问题。以后宗室多了,竞争就会激烈。
更别说王承恩等太监同样想让自家子弟在中书监任职,他小心翼翼地说道:
“单给考核机会,恐怕宗室会不情愿。”
“他们想要的是世袭职位,如同卫所世官。”
“去海外的宗室都能成为世袭爵士,要不要答应他们这一点?”
朱由检听得嘴都想要裂开了,没想到中书监刚成立,就有人谋求成世官。
想到中书监被世袭官吏盘踞的样子,他当即就否决道:
“任何官职都不能够世袭,除了卫所以外。”
“而且卫所世官实际能看作爵位,没有相应实权。”
“想世袭就当贵族,到海外自己开封地。”
“中书监是朝廷要地,不能让一些人世袭把控。”
说着,他还看着王承恩,警告道:
“内府监也是如此,无论是官吏还是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都不能够世袭,要看能力选任。”
“有功劳朕会赏赐,但不会把内廷要职,世代交给他们。”
显然,他已经预感到,内廷企业如果发展壮大,内部一定会盘根错节。
现在就提前打预防针,以后遇到经济危机时清理一番。
对他来说比较有利的就是,内廷高层都是没后代的太监。只要用好他们,就不用担心被某些家族篡夺内廷企业的控制权。
王承恩听得心里一惊,以为皇帝在警告自己。
因为内府监在成立各大企业的时候,他的家族子弟、亲戚,没少被安排进去。
现在皇帝这样说,明显是对此不满。
他额头微微冒汗,因为执掌中书监增加权力的得意,很快消失不见。
朱由检在稍微警告后,又赏了个甜枣道:
“不过对内廷有贡献的,朕也不会视而不见。”
“你和内官监等衙门组织一个评审委员会,每年推荐一定的高管、高工,给他们发放奖金勋级。”
“有重大贡献还可以荫子,授予公士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