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士就是士人,纳入朝廷养士范围,有机会还能到中书监等衙门任官。”
这相当于是托底,保证这些人的后代,不会完全跌落为平民。
朱由检让他按这个意思制定章程,完善内廷管理。
——
王承恩出去之后,首先去和那些宗室商议。
他们听到在朝廷任职需要出藩,有些狐疑地道:
“出藩是什么意思?”
“以后我们不是藩国的人?”
“那还是不是宗室?”
王承恩解释道:
“出藩就是脱离藩室,以后和他们不属于一个宗族,自己单独立户。”
“但是还是宗室,属于太祖后裔。”
“就是你们如果不愿去海外开辟封地的话,只能有个宗人身份,授予公士爵位。”
“这个爵位是民爵,没有俸禄存在。”
说到这里,一些宗室已经色变,不愿从各藩脱离。
就算他们现在领不到多少俸禄,有个宗室的名头,至少是饿不死。
王承恩看着他们的脸色,补充道:
“朝廷设立社保养士,所有公士都在养士范围。”
“只要你们有工作交上社保,就不用担心生存。”
心中对皇帝这个政策暗赞,知道皇帝是把宗室这个负担,甩给社保基金。
以后留在大明的宗室再多,朝廷也不会多出一分钱。
但是那些宗室的心情,就不怎么好了。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将会丢掉世禄,以后要工作才能养活自己。
朱议澄仔细询问道:
“中书监招收士人做秘书,我们的子弟授予公士,是不是可以世代在中书监?”
王承恩摇头说道:
“皇爷说了,除了卫所不存在世官。”
“想入中书监需要考核,朝廷不需要混日子的官吏。”
说着,他又告诫这些宗室道:
“你们也别以为自己愿意做秘书,中书监就会抢着要。”
“所有秘书都是需要培训考核的,不认字、不称职的都会刷下去。”
“皇爷用社保给你们托底,但是想要过得好,得看你们自己。”
警告他们好好学习,不要仗着宗室身份,就想在中书监乱来。
大明的宗室多了去了,现在已经超过十万。
朱议澄等人既高兴又忧心地离开中书监,规划以后的出路。
王承恩又想起皇帝的吩咐,琢磨中书监的章程,思索着如何形成公文,传达给相关衙门。
成基命也参与了此事,决定必须由他审核,才能作为正式公文发出去。
中书监这个内外廷共管的机构,在他和成基命的努力下,一点点完善起来。
秘书的培训工作也迅速展开,朱议澄等愿意做秘书的宗室,选择加入进来。
靠着宗室的特殊身份,他们还混得比较开。
而且因为初期竞争小,很快就通过培训拿到秘书资格。
有些官员愿意用宗室做某些事,对他们也不敢呼来喝去、视作奴仆一般。
朱议澄很满意这种生活,留在京城再也不想离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