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书监有一位协办大学士做监正,明显是从属于内阁。
皇帝把这些机构整合到一起的原因,可能就是犯懒,懒得再亲自掌管那么多机构。
不过因为怕丢权,皇帝又安排了司礼监秉笔做掌印,中书监也被定义成内外廷之间的机构。
这番想法虽不全对,却猜到了几分。
朱由检整合机构是本能,因为他在后世习惯了把职能相近的机构放在一起。
起居注被他当做安排日程的秘书,中书科起早文件,尚宝司负责用印,行人司拿去传达。
这些事都是一体的,都是秘书的职责,可以并到一起。
而且他一个人用这么多秘书实在太浪费了,既然内阁需要,那就让中书监同样给内阁当秘书。
他也好知道内阁做了什么事,加强对内阁的掌控。
放在后世,大概相当于两办合并,合在一起办公。
里面是谁做主导,结果显而易见——
皇帝的秘书,总比大臣的秘书级别高,甚至连大臣都要讨好他们。
不过内阁对中书监,同样有一定掌控力。中书监向大臣安排秘书的权力,会让内阁加强对大臣的影响力。
韩爌想到这点,已经接受了中书监。认为这个机构很有必要成立,扩大内阁的权力。
但是大臣就不愿了,他们身边多了个警卫已经感觉到束缚,哪里愿意再多个秘书,没有私人空间。
吏部尚书郭允厚道:
“设立中书监是好的。”
“就是由中书监派秘书给大臣,似乎,似乎……”
话语吞吞吐吐,没有直接说出来。
他是既想为官员发声,又不想直面皇帝。
尤其是钱谦益经常代替皇帝发声,群臣很明白他的奏疏来源于哪里。
朱由检没有那么多顾忌,他在辽东之战获胜后,已经获得了无上威信。
别说强压着群臣接受秘书,就是更过分的要求,也能强行推下去。
只是他不愿把事情做得那么绝,知道大臣的尊重需求要满足。
让钱谦益提出的建议就是讨价还价的,由他去背骂名,自己把意图推行下去。
他盯着郭允厚道:
“似乎什么?”
“你是觉得不妥?”
“认为秘书不应该全部由朝廷派?”
郭允厚连连点头,说道:
“正是如此!”
“陛下给臣民选择权,连官职都让他们选,为何要强行派秘书?”
“臣以为秘书可以来自朝廷,但是大臣也要有选择权。”
韩爌、杨景辰等人纷纷附和,显然在这点上,他们的意见一致。
身边有个警卫已经够难受了,再多几个秘书,他们哪还有私人空间。
朱由检考虑之后,也觉得这样强行安排秘书推行不下去,他说道:
“秘书的职责是处理琐事,还有保守机密。”
“不重要的琐事可以自己安排人负责,中书监提供培训。”
“但是重要的事情,必须由中书监派遣的秘书做,这点毫无疑问。”
“每个朝廷大臣,都应有工作、生活、机要、安保四位秘书,负责相应事务。”(本章完)